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20日电(记者陈国安)连续发生的新疆古墓被盗现象,令文物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者痛心不已。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员穆舜英。这位长期从事文物考古的学者感叹道:“新疆的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太大了。”

穆舜英说,新疆很多珍贵文物点分布于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中,对于这类文物的保护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收效甚微。尤其在罗布泊这样的地方,新疆文物保护部门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地方面积广阔,自然环境恶劣,看护者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无法长时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盗墓者抗衡。

因此,建立群众性的保护机制势在必行。让全社会都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形成对盗墓者“人人喊打”的局面,才有可能对新疆的珍贵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

在若羌县境内的米兰古城遗址,记者曾亲眼见到佛寺遗址被毁坏的惨状。随行的向导说,尽管政府部门对这座佛寺遗址实施保护,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盗墓者还是不择手段地进行盗掘,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穆舜英说:“盗墓者往往不懂得文物的价值,对一些壁画随意拆毁分割,把一些干尸抛弃在荒漠里,这种破坏是无可挽救的,是毁灭性的。文物一旦破坏就不可恢复,而且数量极为有限,其学术价值远非经济价值所能比拟。”

穆舜英呼吁,新疆应当加大保护文物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于边远的山村,要让村民们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如果保护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盗墓行为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相关链接:考古学家穆舜英

穆舜英女士1932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任所长、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是我国进入楼兰古城进行科学考察的第一位女学者。

穆舜英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西北考古40年,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穆舜英与古墓、干尸、木简、残砖断瓦、古城废墟打了40年交道,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她主持或参与组织了吐鲁番古城、阿斯塔那古墓、唐朝吐鲁番古戊堡的挖掘工作,以及丝绸之路敦煌--楼兰故道的考古,是“楼兰美女”的发现者,多次出国访问。合编《新疆考古30年》《新疆古代民族文物》及论文《唐朝统治下的西域》《楼兰考古》《新疆考古科学研究》等数十篇和大学讲稿《考古学概论》《新疆考古概述》《新疆西汉考古文化和丝绸之路考古》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