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贺占军

小贺说事采访札记通讯纪实要闻集锦文学随笔图看世界
个人简介
贺占军,新华社记者。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着重从事新疆问题研究和新闻报道,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和国内省区市,多次亲历新疆重大事件和重大变革。文笔犀利,文风朴实,采写的大量新闻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许多调研稿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关注,促进了一些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more

小贺说事

"新疆热词"是一面镜子一杆秤

2010年,注定是新疆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年初那场风雪寒潮,让我们看到了一架架救援直升机呼啸升空后的希望,看到了一个个被困生命被救出后的狂喜,看到了尊重生命的暖流融化冰雪的力量。
  • 快增长要敢急"刹车"
  • 政府和市场咋又被"绑架"了?
  • 援疆,需要打好感情牌
  • “多层次”实现“居者有其屋”
  • 侥幸心理要不得
  • 把更多的公共休闲资源尽快还给公众
more

采访札记

  • 走进塔里木

    我们喜欢到南疆采访,因为只有在塔里木盆地,才能真正享受刀郎沧桑音律下的神韵,才能读懂《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喀什噶尔的胡杨》中的感动。每当此时,我们都会躺在汽车座椅上,尽情享受人生的这份休闲与幸福。
  • 最低温零下45.7℃!走近中国"第二寒极"百姓生活

    2010年1月20日,新华社记者沈桥、贺占军、周生斌一行三人,冒着严寒来到了中国“第二寒极”——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以及附近的吐尔洪乡。当天可可托海镇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3.8℃,而吐尔洪乡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5.7℃!我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度过了寒冷却温暖的一天。
more

要闻集锦

more
  • 上水工每天要用嘴吹十几次水管――乌鲁木齐火车站见闻
  • 孔子故里曲阜将建41.7米高大教堂 距孔庙仅3公里
  • 中国“大城市病”蔓延 中小城市压力渐增
  • 基层改革探索助推中共党内民主化进程
  • 二三线城市隐现“一线房价” 中国政府“组合拳”调控
  • 中国探索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协调并存新路径
  • 踏实?不踏实?——2010年中国普通菜农心态实录
  • “今年衣服这么贵?”--纺织业大国鏖战棉价上涨

通讯纪实

more
  • 心系边疆 情满天山━━温家宝在新疆考察
  • 雪落天山情更暖——温家宝总理在新疆考察雪灾纪实
  • 2010新疆“求新”之路
  • 道不尽的今古传奇 看不完的沧桑巨变
  • 横跨万里的冲击——山东大规模培训新疆基层干部创新援疆模式
  • 能源浪费怪象:采1吨煤扔6吨煤 油老虎遍街乱跑
  •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我国民族地区2009年经济发展亮点
  • 煤矿开采应保护稀缺煤种 复采激励机制待建立

图看世界

more
  • “空中草原”那拉提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新建航站楼下半年启用
  • 瓜果“群英会”现身天山南麓
  • 吐鲁番交河机场开工迁建
  • 新疆:“一村一品”工程富百姓
  • 北疆玉米喜获丰收
  • 伊犁红杏畅销中亚
  • 天山架飞桥
  • 赛里木湖美景醉游人
  • 夏日草场日益茂盛 新疆牧民转场忙

文学随笔

more
  • 姐姐•泪花•亲情

    姐姐和母亲之间的感情绝非一般。兄妹5人中,姐姐生活相对拮据。因此,每逢回家探亲,母亲都会让我们兄弟去看姐姐,姐姐借了家中的钱,母亲不让还,我们遵从母命。其实内心里就是母亲不吩咐我们也要去看姐姐的。 去年春节,我们兄弟几个到姐姐的新盖的房子里去看望,大家集体给了姐姐一些钱贴补家用,姐姐竟当场泣不成声。那一刻,也只有我们曾经共患难的兄弟姐妹们才能读得懂。
  • 那些感动的瞬间……

    这些瞬间,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也很难想象,但却是真的!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承认,那一刻,莫名的感动征服了我。她只是个从外地来新疆、全家以卖菜为生的普通妇女,卖菜所赚不过零头,可这却是她养家糊口的根本。如果我少给5张,也许她这些菜就全白卖了! 几秒的瞬间,我却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朴实的信任。 从那以后,我便很少跟早市的摊主们砍价。 我还能说什么呢?
  • 夜宿赛湖畔

    挂天山顶 水冷赛湖边 两犬相闻时 疑似在童年 苍穹无睡意 俯瞰人间天 朵朵蒙古包 偷藏绿草间 时近五更天 晨曦绕炊烟 圆月暂淡去 草地霜无边 白日着短衫 夜间裹棉毡 虽已近六月 一日四季现 上天多顾眷 世人常缠绵 天鹅竞妩媚 群山湖中显 人间快活天 引来众神仙 他日若再往 必宿赛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