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实施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 全力打造美丽新疆的博州样板

作者: 乐博、毛毛    来源: 博州零距离    日期: 2021-11-13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像一颗晶莹碧翠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上。博尔塔拉地貌犹如一片树叶,赛里木湖、艾比湖宛如镶嵌着的两只眼睛,凝视着博尔塔拉的发展,追忆着历史和回忆。博尔塔拉古老而又年轻,昔日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有“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的美誉。如今是我国向西开放“一带一路”的前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第一门户。“博尔塔拉”一种释义是博尔塔拉河,古称博罗塔拉郭勒,准噶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平甸草原之河”。博尔塔拉以孛罗绢蒿出名,又称“银色的草原”。

在这阿拉套山环绕的地方

在这博尔塔拉河流过的地方

有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美丽的博尔塔拉

博尔塔拉河风光秀美

  一座城市,总有一条母亲河,博尔塔拉河就是博州人民的母亲河。这首《美丽的博尔塔拉》,是真正令博州人魂牵梦绕的歌曲。千百年来,博州各族群众沿着博尔塔拉河放牧务农、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用博尔塔拉河滋养的林木营造家园,在她浇灌的绿洲筑起城镇。作为出生成长于博尔塔拉河畔的博州人,始终对这条生命河、母亲河,充满着敬意、敬仰、感恩之情。

  有人说,一条河流就是一部历史。她,记录着人们在其沿岸繁衍生息的痕迹。像一切哺育了万物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的博尔塔拉河,奔流不息,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更孕育了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文明和历史。千百年来,博州各民族在此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演绎了从春秋战国以来数千年的文明,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且保持着较好的原生状态。历史上察哈尔西迁戍边、土尔扈特东归祖国的壮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一直激励着博州各族群众爱国爱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博尔塔拉河中下游地区是博州的主要经济区,流域现居住着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5个民族38.75万人,流域哺育滋养着300万亩耕地、200万头只牲畜,辐射带动全州4个县市22个乡镇场300多个村队和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及11个团场70个连队,孕育出博乐市、阿拉山口市、双河市、精河县、温泉县等边塞明珠。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阿敦乔鲁古墓群被列为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呼斯塔遗址入围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达勒特宋元古城遗址和精河安阜古城等,新疆蒙古族短调民歌和托布秀尔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民族文化遗产,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博尔塔拉河生态敲响警钟

  博尔塔拉河发源于温泉县境内的别珍套山和阿拉套山汇合处的洪别林达坂,自西向东流经温泉县、博乐市及精河县、第五师部分地区,最后注入艾比湖。博尔塔拉河全长252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两岸分布大小山溪流40多条,主要支流有鄂托克赛尔河、哈拉吐鲁克河、保尔德河、大河沿子河等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亿立方米,是目前注入艾比湖的主要水源。

鸟瞰艾比湖湿地

  博尔塔拉河像一条纽带,将博乐、温泉、精河、双河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是当时人们旅途驿站、放牧牧道。历史上博尔塔拉河流域水量充沛、生态环境优美,胡杨、梭梭、红柳等灌溉木林茂盛,绿意盎然;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流连忘返,成为虎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温泉河谷湿地孕育着丰富的植被、鸟类、野生动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气候变化和河流流域人口增加等因素,博尔塔拉河发生了较大变化。

  气候变化,天然水量锐减。据有关资料统计,博尔塔拉河上下游森林覆盖率分别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53.8%、60.4%锐减到2016年的14.2%和不到2.6%,博尔塔拉河源头的冰川和雪线位置逐年上移,冰川覆盖面积萎缩至400平方公里(1978年中科院测量冰川覆盖面积为4000平方公里),40年间冰川减少了90%,直接导致博尔塔拉河天然来水量减少30%以上。

  开发建设,地表水用水紧张。博河流域上游一些山溪小河流的水资源短缺,如雅马特河,大库斯台河、阿尔夏特河、大河沿子等等。博河流域两岸新建一些截水工程,如大库斯台水库、阿尔夏特水库、哈拉吐鲁克水库、保尔德水库、库斯托汗水库、沙尔托汗水库等等,造成博河干流的水资源总量大幅度锐减。近十年来,博河河道河水阶段性断流、原有的五一、七一、八一水库季节性干枯,每年下游河道断流断水长达3至4个月之久。博河流域管理处引水从2006年的6.16亿立方米,降低到2013年的4.13亿立方米,短短八年时间,博河流域地表水锐减了2.03亿立方米,灌溉生产期用水量减少了33%。

  过度超采,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博州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短缺,博尔塔拉河的来水量直接关系着两岸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牧业用水需求。目前全州水资源总量23.67亿立方米,其中博尔塔拉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5.6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9.46亿立方米,流域内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94%左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达极限。2014年自治州用水量达16.7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5.4%,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尤其是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自治区下达自治州地下水保障可持续开发量为3.65亿立方米,2014年开采量达7.18亿立方米,超采3.53亿立方米,超采率达97%,致使博河流域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水位由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0米,下降到目前的200-300米以下,河湖沿岸植被大量衰败。农村庭院十几米深度的手压井已不再出水,农业责任田100米深度机电井有75%在7、8月份不能保障出水,吊泵严重,25%彻底报废。

  博河流域水环境体系不断恶化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企业增多、沿河小型度假村聚集、农业面源污染等致使博尔塔拉河流域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大,水污染由上游至下游呈明显加重趋势。草场、林地、耕地侵占河道屡见不鲜,采砂拉石破坏河道堤防影响行洪安全。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流域内各部门管理责任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合力,管理成效较低。自治州是一个以农牧业为经济主体的地州,随着农业灌溉面积过度扩张,人工水系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比例长期居高不下,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截留在人工绿洲内,造成“河湖结构”组成的天然水循环系统急剧萎缩,造成流域内极度干旱和缺水,生态用水被大量济占,脆弱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失衡。

  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

  面临严峻考验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全流域灌溉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随着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相继断流(占艾比湖总补给量45.8%),目前仅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向艾比湖注水,由于河流断流、水库水量不足,地下水水位极速下降,枯水期根本没有生态水流进入艾比湖。2014年大河沿子河断流89天、博河断流100天,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导致艾比湖湖泊水面由1948年的1300平方公里逐年递减到2014年的410平方公里,最严重时仅有283平方公里,艾比湖湿地区域已成为新疆第四个地下水漏斗区,湖周沿岸沼泽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原始生态林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不断显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失衡。湖底大面积裸露、植被严重退化衰败、荒漠化不断加剧,使艾比湖流域成为北疆第一大生态退化区域和新疆沙尘天气的策源地,对种植业、畜牧业、供电、交通、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直接威胁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艾比湖流域如再进一步萎缩,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加强博尔塔拉河流域

  生态恢复建设博州在行动

  我们深刻认识到治理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不仅是博州的生态问题,更是关系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关系全疆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系边疆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多年来,博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博尔塔拉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博州把包括博尔塔拉河在内的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节水、保湖、育林、固沙”的方针,不断加大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确保了艾比湖的注水量,使湖面稳定在500平方公里左右,为全疆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为了从源头杜绝水质污染,博州加快博尔塔拉河生态治理,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河道“四乱”整治、河流整治行动,拆除河岸周边、沿线村队私搭乱建;农业灌溉全面落实节水滴灌,农业节水补充艾比湖;加大投入力度,全州所有县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乡镇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实现全覆盖,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运行,全面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推行电采暖等清洁能源。博州党委政府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和团结稳州、生态立州、口岸强州、旅游兴州的“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完成了植树造林、封育涵养、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水污染防治、草原禁牧、草畜平衡、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项目和生态修复工程,出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竭尽全力维系博尔塔拉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

  启动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

  近些年,我们虽然实施了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但博尔塔拉河流域整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整体规划性、协同性、综合性明显不足,亟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系统治理。为我们加强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保护、焕发母亲河的生机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完整准确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州党委关于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的构想,博州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推进生态立州、文化润疆工程、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实施了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项目,致力于把博尔塔拉河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富民优势。

  进一步加强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稳定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项目已势在必行。实施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是维系博尔塔拉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保护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改善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护和传承流域文化,推进“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战略,推动博州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全面推进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恢复建设,切实肩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大责任,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把握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系统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扎实做好博尔塔拉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各项工作,系统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两岸国土绿化、岸线景观塑造、历史文脉传承、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努力实现山青、水秀、林美、田沃、湖净、草绿,城乡聚落分布合理,人居自然相得益彰的美好蓝图,全力打造美丽新疆的博州样板。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6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