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兵团日报社记者殷雪静、马林谈田百春

日期:5月23日 主持人:李雪
  • 【17:02:52】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新华访谈。前不久,在兵团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援疆干部田百春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许多读者和网民纷纷向他表示敬意并送去诚挚的祝福。今天我们就邀请到这篇报道的两位作者,也是田百春的同事殷雪静和马林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让我们听听他们眼中的田百春是个怎样的人。两位好,欢迎你们。

    听说你们前不久专程去了北京看望和采访了田副总编,能给我们说说过程吗?

  • 【17:03:16】

    殷雪静

    今年3月底接到报社的任务,去北京探望他,采访他。当时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病房接受放疗治疗,手上还在打着点滴。
  • 【17:04:12】

    主持人

    当时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 【17:04:22】

    殷雪静

    精神状态很好,一见到我们他也非常高兴。他说:“这么远来看我,真是辛苦了,特别感谢你们。也请你们转达我对报社的同事和领导对他的关心与信任。”
  • 【17:04:31】

    主持人

    是您一个人去的?
  • 【17:04:45】

    殷雪静

    对,是我一个人去的。

  • 【17:04:55】

    主持人

    平时在日常工作中,田副总编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给我们说说吧。
  • 【17:05:07】

    殷雪静

    他在平时的工作中非常地认真、细致、严谨。每次和他去基层采访的时候,他的采访本密密麻麻记的很满,写的很细。

    而且每次和他去完基层回来我们写的稿子,他都要亲自修改,甚至要修改很多遍。

  • 【17:05:21】

    主持人

    非常认真。
  • 【17:05:29】

    殷雪静

    对。
  • 【17:07:11】

    主持人

    我们听说马林和田副总编还专门去了边境团场。你跟我们说说和田副总编去基层采访的经历吧。
  • 【17:07:54】

    马林

    在我的印象中,田总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充满激情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到九师和十师采访的时候,有时候一天要跑六七百公里,虽然是坐车,但是很累。我考虑到他是从北京来的,不太习惯于这种长途的车程,建议他明天稍微晚一点走,或者是休息一下,但是他总是以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工作为由就推辞了。

    在路上哪怕是戈壁荒滩上的一片绿色或者是一只野生动物,都会引起他的一些关注,都会让他非常地欣喜不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对生活非常有激情的人。

  • 【17:08:36】

    马林

    田总虽然是来自中央媒体的一位领导,但是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当成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一位记者来对待。在去九师和十师的过程中,他主动要求要到最边远最能体现兵团价值、最能感受兵团精神,能够有兵团人意义的团场和连队去采访。

    在去农九师161团,当时天气非常寒冷,积雪已经封路了,我们自己带的车不能走山路,但是田总非常想去,他想切身地体会一下兵团人和兵团精神。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师领导最后安排了一辆越野车把我们拉到了农九师的161团,也就是孙龙珍烈士牺牲的地方。在那里他呆了很久,然后不仅去了孙龙珍烈士墓,还登上了小白杨哨所。因为那块地是以前的中苏争议区,由于161团场的职工长期在那里驻守,最后那块争议区划归到了祖国的国土上。田总站在小白羊哨所,一边是孙龙珍烈士墓,一边是那块争议区,他呆了很久,看得很仔细。

  • 【17:08:57】

    主持人

    看来田副总编在工作上是非常敬业,也不畏艰难的人。
  • 【17:09:26】

    马林

    对。从他身上能够很强烈和很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起初我也认为,他是从中央媒体来的领导,不像我们经常去采访。但是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他只要是有机会,一定会挤出时间去亲自采访。

  • 【17:09:37】

    主持人

    殷雪静,您跟田副总经常去基层采访的机会多吗?
  • 【17:10:14】

    殷雪静

    我和他也下过基层。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而且是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其实他来新疆之前对新疆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对兵团的历史和文化都做了深入地研究,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所以他在来之前,怀着强烈的愿望来援疆,确确实实是想为新疆,想为兵团做点事,想为新疆和兵团的宣传事业和新闻事业做点事。
  • 【17:10:30】

    主持人

    他对新疆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在生活中田副总编和你们相处的怎么样呢?
  • 【17:10:53】

    殷雪静

    平时相处中,他为人非常地随和、谦逊。他作为报社的领导,但是每次见到我们这些普通的记者都会和主动我们打招呼,见到我就说:“小殷同志,向你学习啊。”我们都很不好意思。
  • 【17:11:02】

    主持人

    非常地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 【17:11:11】

    殷雪静

    是。
  • 【17:11:30】

    马林

    在基层的采访过程中,他遇到师团的甚至是连队的干部,都会主动地向他们说:“向你们来学习了。”如果是采访基层的团场职工,他也会主动地和大家握手。
  • 【17:11:43】

    主持人

    殷雪静,你这次专程去了北京,探望了田副总,听说他心里还是想着自己的工作是吗?
  • 【17:12:18】

    殷雪静

    对,当时在病房里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着点滴接受治疗。但是一见到我们,非常地高兴。就跟我们聊起了在兵团工作的一些经历,还问我们:“最近写的什么稿子,报纸上发表了什么稿子?”问一些他在兵团工作的同事情况。说明他确实是心牵兵团,心系兵团,一心想着在兵团的工作。而且他也和他的同事讲:“我真希望,赶快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地恢复健康,希望能够重回到兵团。”他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 【17:12:35】

    主持人

    他跟你们聊天的过程中,谈及自己的病情是很少的,是吗?
  • 【17:13:15】

    殷雪静

    是的。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完全不像一个病人。其实化疗和放疗的过程都是很痛苦的,也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去忍受的,可能那种痛苦是我们健康人难以想象的。但是他很少对我们提及他治病的经历,更多的还是谈他的工作,谈援疆。所以这一点也令我们非常地感动。
  • 【17:13:37】

    主持人

    也可以看出田副总是很坚强、很乐观的人。
  • 【17:14:07】

    殷雪静

    对,他的乐观和坚强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 【17:16:01】

    马林

    采写田总的稿件刊发后,田总专门还给我和殷老师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跟报社领导反复说过,不要宣传我,你们还是写了。,其实兵团不仅老战士比我做得好多了,年轻一辈中值得我学习的人也有很多。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遇到就得积极面对,这算不了什么,千万别再说此事。援疆干部中作出贡献的人不少,感人故事也有很多,可向兵团党委、兵团组织部了解。如主管领导同意,还可以组织系列深度报道,既写人写事写项目,也写思想、写感情,这样更有意义,以上意见供参考。田百春。

    这是田总在病床上给我们发的短信。可以看出,田总虽然在病床上,但他一直还是关注着我们报社的工作。

  • 【17:16:56】

    殷雪静

    他说过,每一个援疆干部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希望你们这些记者能去走进他们,采访他们,关注援疆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把他们的真实心声传达出来,把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奉献给读者。
  • 【17:17:08】

    主持人

    可以看出田总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不希望过多地去宣传自己。
  • 【17:17:25】

    马林

    而是希望更多地关注援疆干部这个集体,他非常地热爱这个集体。
  • 【17:17:53】

    主持人

    我们也了解到,田副总来到兵团日报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他却写出了许多有份量的稿件。在他写的稿件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呢?
  • 【17:20:42】

    殷雪静

    对。他在来兵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写作了长篇通讯《回望天山——一位将军的兵团情怀》。当时这个稿件刊发以后,也引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他就是借助一位将军的视角,对兵团的历史,兵团的精神进行了提炼、总结,对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反思。

    这部作品刊出以后,兵团原副政委李书卷也打电话到报社,觉得特别想认识一下田百春,而且想跟他就兵团精神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 【17:21:11】

    主持人

    他这篇文章也得到了老领导的肯定。
  • 【17:21:22】

    殷雪静

    对,得到了兵团老领导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 【17:21:47】

    主持人

    我们听说马林和田副总合写过一篇文章《兵团精神和兵团事业的传承从哪里抓起》,你给我们说说这篇稿件的具体内容和采写的经过吧。
  • 【17:22:42】

    马林

    这篇稿件主要是针对农九师,文章的题目就可以体现田总的思路,对兵团事业以及对兵团精神如何传承。我觉得,他是在采访之前就做了一些研究的,虽然我去过农九师,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和师领导的交谈,和团干部的交谈和基层职工的交谈,我觉得田总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他的视角与我们不同,他更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对兵团事业忧思的角度来写这篇稿件。
  • 【17:22:53】

    主持人

    所以他站的高度比较高。
  • 【17:23:02】

    马林

    是的,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写的。
  • 【17:23:18】

    主持人

    你们两位觉得,田副总编身上有哪些精神和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 【17:26:10】

    殷雪静

    第一,就是他的乐观坚强的精神,他面对病魔的时候很顽强,心态也很乐观。他说,希望能够好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能够尽快地康复起来,完成援疆的心愿。有句话说:人快乐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是喜欢你去做的事。这点对我启示很大,他对工作是一种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去喜欢,是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得到快乐的人。
  • 【17:27:36】

    马林

    我从田总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敬业的精神,也正是由于采访写作这篇稿件,我采访了很多和田总一起工作、生活的援友们。在他们的眼里,田总也是一个极度热爱工作的人。

    我清晰地记得在采访他的援友——兵团工会副主席孙涛的时候他告诉我,有一天晚上十点多了,他在回宿舍的路上碰到了田总,当时田总还没有吃饭。孙涛说:“我们一块去吃个饭,大家一起聊聊。”田总却告诉他:“自己手上还有一篇稿件没有写,我们只能速战速决。”我觉得田总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一个青年记者去好好学习。

  • 【17:28:25】

    主持人

    我想田总的一言一行都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 【17:28:34】

    马林

    对。
  • 【17:29:41】

    主持人

    在节目最后,我们知道田总现在正在北京接受治疗,也想请两位通过我们的节目,为他送去你们最诚挚的祝福。
  • 【17:30:02】

    殷雪静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田百春副总编能够早日地康复,早日地回到兵团,回到兵团日报社这个集体,继续完成他援疆的心愿。
  • 【17:31:23】

    马林

    希望田总能早日回到兵团,给我们青年记者更多的指导。
  • 【17:31:44】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田副总编能够听到你们的祝福,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新疆,回到兵团日报。谢谢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访谈直播

殷雪静

殷雪静

兵团日报社记者,《真情援疆永不悔——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田百春的故事》一文作者。

马林

马林

兵团日报社记者,《真情援疆永不悔——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田百春的故事》一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