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同事康东升、刘江眼中的田百春

日期:5月24日 主持人:盛元
  • 【11:15:27】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点击新华访谈。田百春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在兵团日报社任职期间,以认真、谦逊的工作谨慎和朴实低调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援疆不仅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他作为共产党员所担负的一份责任。由于他目前病重入院,我们不方便对他进行采访,因此我们请来了他的同事作客演播室,和网友们谈谈他们眼中的田百春。坐在我身边的这两位就是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康东升和兵团日报社办公室主任刘江,欢迎二位的到来。
  • 【11:15:41】

    主持人

    康副总,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田百春的个人情况吧。
  • 【11:16:26】

    康东升

    田百春同志是中央《求是》杂志《红旗文摘》的总编。这次援疆工作开始之后,田百春同志是自己主动要求援疆。在这之前,田百春同志曾经在香港驻港十年。这次援疆工作开始以后,他自己是主动报名,来到了我们兵团日报社。田百春到了报社之后,报社党委和领导班子鉴于田百春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田百春同志安排了四项工作:负责日报社的广告,负责兵团日报社的基建,负责兵团日报社的发行,负责兵团日报社四版总编辑。

    田百春在这些工作上面非常地认真,非常地负责任。

  • 【11:16:36】

    主持人

    也是给他身上加了比较重的工作担子。
  • 【11:16:46】

    康东升

    对。
  • 【11:16:57】

    主持人

    您对田百春的印象是怎样的?
  • 【11:17:44】

    康东升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田百春同志很谦虚,作为《红旗文摘》的总编,他身上有许多学者的风范。他来了以后,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快。首先是了解兵团,在了解兵团的过程中宣传兵团,在了解和宣传兵团的过程中,他自己也热爱上了兵团。他撰写了很多的稿件,其中两篇比较有影响的稿件,一部是《回望天山——一位将军的兵团情怀》、一部是《兵团精神和事业的传承从哪里抓起》,这两篇是比较大的稿件。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这个地方发表了将近2万多字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过程中,基本上是利用业余时间,因为白天大部分的精力要投入到兵团的基建,盖大楼的工作上,投入到报纸的发行工作,投入到广告的管理工作,大部分的精力是要投入到这些方面。所以写两万多字,基本上是利用业余时间和晚上的时间来写作。
  • 【11:18:02】

    主持人

    非常的敬业。刘主任,您和田百春同志的接触是比较多的,您给我们谈谈您对田百春同志的印象?
  • 【11:19:24】

    刘江

    因为我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和田百春同志平时接触比较多。他又负责基建这一块工作,兵团日报有一个新闻出版业务大楼,是兵团宣传口大的一个项目,牵扯到土地的落实,可研报告的落实,这个工作整体是田副总负责,然后我陪着他跑。他刚一过来的时候,我们听说他既是新疆援疆干部,又在香港呆了十年,给我们的印象好象是一个高高在上,又在花花世界待过的人,他可能对什么要求都比较高,也是特别挑剔的一个人。

    但恰恰我们见到田副总,他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个人,尤其是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特别特别的低。我们经常问他:“您在生活和工作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啊?”他始终都说:“没有,没有。”包括安排他吃饭,他也是最低的要求,有时候让我们都想不通。

  • 【11:20:06】

    康东升

    他的中午饭很简单,每天都是一碗牛肉面,和我们的职工一起吃饭,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严格,生活也非常地低调。刚才刘主任说的,还有一个情况我想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

    田副总来了以后我们聊天,我们也聊他在北京住房的情况。他说:“我在北京的住房只有60多平米。”我们说:“你北京住房的面积太小了。”但是田副总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说:“房子够住就可以了。”这就是一个人对事情的认识,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对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

  • 【11:20:30】

    主持人

    对。
  • 【11:21:48】

    康东升

    再比如说,田副总的女儿上高中了,他是2011年8月份来的,今年他女儿高考。我们就说:“你女儿马上面临着高考,一般的家长会全力以赴盯着自己的子女参加高考,你回去看看女儿的高考。”田副总对他女儿的态度是这样的,只要能考上大学就可以了,不是非要让女儿怎么样。我的任务主要是对口支援新疆了,不能因为我女儿的事情放弃工作跑回去。我觉得通过这几件事情,能够看出出他对工作的执著、认真、对援疆事业的执著和认真。
  • 【11:22:10】

    主持人

    与他低调的生活态度相对应的是他兢兢业业高调上的工作热情。刚才康副总也提到,他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快,我想这和他的敬业也分不开,康副总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和大家谈谈的。
  • 【11:23:11】

    康东升

    可以。田副总来了以后,他充分发挥了他《求是》杂志《红旗文摘》主编的理论特长。他在我们报纸的宣传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他来了以后提议,兵团日报要搞一个热点聚焦,对很多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报道,进行剖析,把我们原来以往的平面型报道深入进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新,这就是一种对兵团日报的思考,这就是对兵团事业的一种热爱。

    另外,他提出加大对兵团的宣传力度,光是靠平面文字上的表述是不够的,我们能不能搞一个图说兵团。像这种栏目的设置和思考都是分不开的。除了他自己思考这些之外,他自己还亲自动手去写,去改版面。他的工作很严谨,也很细致,特别是对文字的要求。他写的文字我看了,他的文字是非常地干净,他的理论水平也是非常的到位。所以说他到了我们日报社以后,给我们日报社,同时也给我们日报社的领导班子不仅仅是增添了一个新鲜的血液,同时对我们整个业务的提升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 【11:23:26】

    主持人

    对。就像您说的,他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考,对咱们兵团日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11:23:37】

    康东升

    对。
  • 【11:23:48】

    主持人

    他患病之后,刘主任去北京看过他。
  • 【11:25:07】

    刘江

    他回北京之前,经常听办公室人说,时常听到他咳嗽,好象是带有肺病的前兆,当时我们劝他到医院去看。我每次陪着他跑基建项目的时候,他每次都说没时间看病,没时间看病,也的确是这样的。

    虽然一个大的项目下来了,但是要在乌鲁木齐再搞一块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就能放下身子来,带着我们一会儿跑十二师,一会儿跑五一农场,只要有可能的地方,就带着我们去实地看,看了以后带着我们一块给报社党委和兵团领导把相关的建议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到咳嗽实在不行了,我们劝他到医院去看。他就到兵团医院去看,当时就当做是感冒,也没当回事,后来越咳越严重。

    有一次实在不行了,我们在忙其他的事,他给我打电话说:“兵团医院发现他肺部有一个阴影。”医院的医生劝他,你必须要高度重视,你必须要回北京去看。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他才给报社主要领导请假,打电话说:“刘江,能不能给我联系一下回北京的机票。要联系一个折扣最多的机票,这样也可以给报社省点钱。”

  • 【11:26:13】

    刘江

    他回京之后,刚好是春节前,我也是陪领导去看他。那次是他刚刚做完第一次手术,已经确定是癌症了。当时我们心里都特别地难受,特别地纠结。没想到在病床上看到他,他精神依然非常好,就像在兵团日报工作时的状态。他得了癌症之后,我们觉得他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他的家人和女儿,他女儿今年刚好高考。他前面工作非常敬业,驻港十年,回来以后在家里还没有清闲一下,然后又到最偏远的边疆来了。我们觉得他除了对工作付出的最多,如果说亏欠的话,可能是对家里做的不够。

    他在住院期间,是他爱人在照顾他。田总本来就非常地年轻,他爱人显得更年轻,我们想他得了病以后,是不是首先应该考虑家人,考虑子女。周围好多领导也在看,是不是给领导提点正确的或者是适当的、理所应当的要求,把家里照顾一下。他在病床上一句这样的话都没有说,谈来谈去谈的还是他的工作。

    过去我们学焦裕禄,当时很让人感动,觉得那些事情好像很高,很远。但是在田总身上一下子让我看到了新时代的焦裕禄,他是我们援疆干部偶像式和楷模式的人物。

  • 【11:26:28】

    主持人

    一心奉献,一心为了工作。
  • 【11:27:05】

    刘江

    在田总身上能非常地体现大公无私,尤其是公而忘私,作为一位援疆干部的优秀代表,更加能够体现出来。他在病床上给其他领导说的时候,我们在旁边不由自主地想掉眼泪。这种眼泪既是一种感动的眼泪,更是作为一位兵团人心里深深地感恩中央,感恩援疆干部,感谢援疆干部。
  • 【11:27:15】

    主持人

    对。
  • 【11:28:08】

    康东升

    他得病之前,我和他的办公室就是隔壁,他咳嗽的声音我全部能听见,我们办公室的隔音条件不是太好,他咳的非常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一上午他能咳的吐一纸篓子卫生纸,到最后的时候纸篓子里都带着血丝。我们当时劝他:“你不能再干了,你必须检查身体,到底怎么回事,得回去看看。”他一直说:“手头的事情先干完,要把工作先做完,做完了再说。”让我们确确实实非常感动。

    在咳嗽的期间,在带病的期间,正好这个时候是“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报社的领导全部带着我们的员工下到最基层,深入到最基层的连队,深入到边境地区。田百春主动要求带着记者,当时带着殷学雪、马林同志,在冰天雪地的条件下深入到农九师边境团场,深入到农十师的边境团场,不断深入下去,而且还写出了调研报告,这个是非常的不容易。带着这么重的病,投入工作,我们都非常地受感动。

  • 【11:29:03】

    刘江

    田总是中央派过来的,他的人脉资源非常好,无论是在自治区也好,或者是在国家各部委也好,都有一批他的好哥们。他一来以后,通过实地调查,的的确确感觉到兵团有很多特殊情况,特殊困难。他马上在想,利用他援疆干部的这种资源,这种特殊的身份,一定要用他的笔把具体的兵团特殊情况都能反映出来。他到处做调研,他给我们说:“兵团太让人感动了,兵团的好多特殊困难也的的确确需要中央或者是其他各省市来帮助解决。”我们马上给他说:“我们能见到中央各部委,或者是能见到内地各省的干部到新疆来,我们觉得这就是对我们一种最好的支持了。”

    他每次给我们说:“这远远不够,作为援疆干部,必须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对兵团的支持、对兵团的帮助具体地体现出来。”

  • 【11:29:23】

    主持人

    是的。听了你们二位的介绍,真的觉得田副总的精神非常的可贵,非常让人钦佩。他现在卧病在床,想请两位对他送上真挚的祝福。
  • 【11:29:34】

    康东升

    祝福田总早日恢复健康。
  • 【11:30:21】

    刘江

    我觉得对田总来说,我们作为他的部下,或者是作为办公室的一员,或者是作为兵团日报社的一员,或者是作为兵团人,特别想对他说一句:“田总,您把工作可以适当地暂时放一放,把自己的身体好好地多关心一下,把你的家里人好好地再去像干工作一样关心她们。”我们特别想对田总说一声:“田总,你在新疆工作这段时间,你的精神实际上已经非常好地感染了我们,已经非常好地鼓励了我们,我们在这的人,作为兵团日报社本身的一员,会按照你的要求,会学习你的精神,把兵团日报这块事业和工作,我们来做好,请你放心,请您安安心心一定要养好你的身体。我们希望田总能战胜病魔,永远健健康康地活着。”

    这对我们报社人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心愿了。

  • 【11:30:40】

    主持人

    非常感谢二位对田副总送上非常诚挚的祝福,我们也祝福田副总能够早日地康复,然后重新地回到我们的新疆,本期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访谈直播

康东升

康东升

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江

刘江

兵团日报社行政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