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点击新华访谈,今年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本月又将迎来第三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知道近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巨变的背后凝聚着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各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广大援疆干部的心血和聪明才智。 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正是一名援疆干部,他是兵团党委组织部援疆干部办公室主任吕双旗。吕主任您好,欢迎您。先请您跟网友打声招呼吧!
第一,主要是贯彻和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干部人才援疆工作。
第二,根据兵团实际年度干部援疆的人才需求规划,并抓好落实。
第三,协调中央各个部委和中央企业以及各对口援建省市干部人才选派、安置、轮换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对,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工作和国家关于援疆工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一些政策落实,我们的工作是越来越多了。
目前在兵团的援疆干部人才总数是650多人。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是120人,这个数字是比较准确的。另外有十个省市对口援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干部是500多人。这些干部不断的轮换和调整,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大概是530多人。
随着第二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规模是越来越大。兵团的14个师,兵团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兵团的一些国企都有援疆干部和人才。
目前在兵团的援疆干部整体呈现这几个特点:
第一是数量大。从2002年中央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援疆干部人才援建范围以后,第一批70人,第二批95人,第三批110人。现在是兵团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总数已经达到650多人,相当于前三批的总和,数量是很大的。
第二是专业比较全。在650多位援疆干部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医生、环保、城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援疆干部人才。
第三,分布比较广。兵团有多广,援疆干部分配就有多广。各个单位基本上都有援疆干部人才。
第四,整体素质比较高。我们做过统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将近占到了30%,高层次人才汇集比较多。还不包括博士服务团,更是博士和博士后了。应该说本科以上学历占到90%以上,素质都相当高。而且有一些人是他们学科和领域的带头人。
第五,年龄跨度比较大。援疆干部群体年龄最大得有58岁的,最小的27到28岁,以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主的一批干部。
我们把这个提交上去以后,中央和国家主管部门把我们的需求计划与各个中央国家部委和对口援建省市进行对接和协商,兵团需要这么多的干部和人才,各个部委和对口援疆省市根据我们的需要,制定一个选派的计划。再提交到中央主管部门,再落实到我们这里,最后再落实。比如说这一批援疆干部到底有多少人,哪些领域的,哪些专业和岗位最后给一个非常明确的计划。然后中央和国家部委、省市直接进行对接其他一些事情。这是大的方面。
第一,政治素质比较好。第二,能坚决执行我们中央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能坚决地维护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第三,一定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第四,所有的援疆干部人才必须作风扎实,能吃苦耐劳。第五,身体健康。具体到五条标准以下,各个部委和对口绅省市怎么来选拔,根据各个单位不同的情况再来去做。
据我所知,现在来的大部分援疆干部人才都基本上通过竞争上岗,公开应聘,应该说是优中选优过来的。
想来援疆的干部之间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第一,促进了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兵团所有各行各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援疆干部辛勤劳动的身影。无论在招商引资、政策制定,包括园区建设、人才培训等方方面面都凝聚了援疆干部和人才的辛勤汗水。
在这方面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招商引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援疆干部自身的优势很好,关系比较广,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的非常明显,极大的促进了兵团在这方面的建设,发展是比较快的。另外,比如说社会服务、医疗、教育更明显了。我们这一批有七个医生,是北京和上海三甲以上的医院派的专家级的医生,在兵团医院援疆,一下子提升了整个兵团医院的治疗水平。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比较出色的,比较优秀的。
在教育系统,很多派来比较专业的优秀的老师。比如说黄冈分校,这些学校的老师是从黄冈中学专门过来的特级教师来任教,这对当地的教育水平提高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是有口皆碑的。
第二,传播了先进的理念。毕竟他们是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他们来了以后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或者是先进的理念。带动了整个兵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这一点有很多的例子可以举。在制定政策方面,援疆干部把国家部委制订政策的思路和角度带入到兵团,从照顾全局和大局方面不同以往,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第三,培养了一批兵团本地干部和人才。援疆干部和人才入疆以后,承担了很大的职责要重点培养当地的干部和人才。我们自己搞了援疆干部大讲堂,让每个援疆干部把他熟悉的领域,他认为最先进的、最系统的知识要传授给兵团本地的干部和人才。
另外他们也做其他方面的工作,可以把他们在国家部委他认为有必要到兵团来讲课的一些专家、学者都请过来。比如说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农七师和江苏淮安讲堂,江苏淮安是江南沿海城市,把在江苏非常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包括全国的教授都带到这个论坛来,给大家讲前沿的学术和领域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感觉很受教育。
我们有一个援疆干部扶贫济困基金,今天刚刚来的时候已经给我们下拨了100多万,分配给14个师,每个师用于支持和帮助非常贫困的学生家庭。这个效果都比较明显。碰到自然灾害等,援疆干部是义不容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援疆干部在援疆过程中,不仅是党性和修养得到了锻炼,他们在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我同援疆干部和人才交流过,他们感觉这三年的援疆路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甚至有人说,他们在援疆结束以后,感觉到自己有了更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觉得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都是在援疆过程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
我们之前节目中也邀请过几位援疆干部,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提到最频繁的一个词是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介绍到经常下到基层的团场和贫困边远的地区,那里的兵团人和职工群众,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感染着他们,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很深远的影响。
比如,让大家经常搞一些座谈会、研讨会,或者是搞外出的调研考察,援疆干部经常有机会在一起互相交流个人的感受。我们也创造了很多让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的机会。比如说每月一次的生日活动,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说徒步、锻炼身体,一起出去比赛厨艺等,大家在一起为这个月生日的同志一起献说我们的祝福,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家庭。
原单位来了给我们报一下,你家人来了给我们报一下,你个人生病了也更我们报一下,家人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也给我们报一下。我们碰到这种情况,作为组织者都要去拜访他们,请大家坐一坐,该需要我们安排的我们都安排一下,体现了我们对援疆干部的关心和照顾。另外援疆干部的吃穿住行都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方面做的很好。
是的,我们搞了民族舞蹈培训班,摄影培训班,双语培训班,搞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包括每周组织大家一起到南山徒步,一起锻炼身体,我们这个活动搞的比较经常,所以大家感觉不到很寂寞,觉得在这个家庭里还是很温暖的。
我原来是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的一位副处长,我之前主要是负责部里整个文件的印制和发行等这些工作。我来援疆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从大的方面来讲,响应中央和国家的号召,这是政治使命。作为中央组织部的党员干部来说,始终听从国家的号召。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永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方向。我们所有的援疆干部大概都是这样,承担着历史的使命。从小的方面来讲,我对新疆始终有一种向往,我从来没来过新疆,在我的想象中新疆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占据了我们国家六分之一的国土。常常一说新疆就是大美新疆,诗里的西域,是一块神秘的地方。我来这里工作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所以我决定来这里。
我记得我们个别的干部孩子还不到满月就援疆了,所以有时候一说起孩子都比较难过。我觉得每个援疆干部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大家常说,要把小爱融入到援疆的大爱之中,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吧。
我觉得印象和我想象中的基本上比较吻合。就是广袤无垠的国土,走哪都要坐很长时间的车,另外是淳朴善良的人,还有是多姿多彩的文化。另外是西域美食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新疆是充满着希望的热土,这里是给援疆干部和人才发挥才干的一个舞台。
所以说对兵团精神,我觉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始终是激励我们做好工作的原始动力。
是的。
第一,应该对前些年干部人才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从1997年第一批援疆干部进入新疆自治区到现在的15年,2002援疆干部进入兵团整整十年,这么多年的干部人才援疆,有很多的经验和成就需要认真地总结。更重要的是有更宽广的空间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索,到底怎么做好干部的援疆工作,有哪些好的经验需要继承,有哪些方面需要做的更好,这一点是我始终想说的。
第二,对兵团的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应该加强。兵团援疆干部人才从数量、结构等方方面面比以前完善和改善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不足。比如援疆干部进团场,在这方面专门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目前还没有完全铺开,但正在进行。
包括央企进兵团应该加大力度,央企来到了兵团,会对我们兵团整体的建设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促进央企更多来援疆,这是下一步兵团在这方面工作加强的。
第三,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上应该要更加创新,创新体现在很多。比如说援疆干部能否在某些领域和岗位担任正职这方面应该做更多的探讨。现在援疆干部大多是以副职为主,但是在有些领域可以选择性地去担当一些部门的正职,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包括干部轮换的时间等,还有许多需要创新的地方,下一步我们会再提出一些系统的意见。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