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把头和尾不去的话,这是第三年了。第一年响应自治区政府的号召,和赵师傅以及商会的同志到和田、喀什进行调研,想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些事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先做什么,我们新疆需要做什么。我们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走了一些地方。当我们走在和田这片热土上的时候,我觉得做和田玉的人到这块土地上从感情上来说更加亲切。到了村子看了以后,我想只有文化引领民族发展,用文化引领我们的孩子们。后来我们和赵师傅商量了一下,培养小孩做玉雕,把玉雕技艺教给他们,我们让他造血,不给他输血。最后开了一个常委会,大家决定要造血,不要输血。但是造血和输血不一样,输血是一次性的,给完就完了。但是造血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个工程非常艰难。第一期的资金、人力都可以拿出来,但是要长期干这个事情我们能不能做到,当时大家心里也没有底。想着就先做,号召大家先买机器,我们商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所有的费用都是靠会员一年300元的会费来维持的,包括商会的工作人员的费用。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玉雕的一台机器就好几千元。后来和赵师傅商量,赵师傅说最少买三十台机器,就这笔款的话要十几万元。最后大家决定,在春节晚会上来一个募捐,后来邀请了书法家和画家,大家都来捐款,第一期是义卖的画,卖了14万多,10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还有4万元用于这一期三个月的往返飞机票等其他的费用。
三个月以后,这个钱已经用完了,那后面怎么办,后续再怎么做,这又是一个难题。我们继续办下去还是不办下去,但是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我们和赵师傅非常感动。那些孩子刚开始画一个圆圈都不会画,画正方形的时候把纸转着画,当时是这样一种状态。但是通过赵师傅精心的一遍一遍的教,当你看到赵师傅的那种耐心让人非常的感动。农村的小孩子没有受过这种管理,他们都是一些不受管的孩子,我们要把这些“小羊”全部放在这里,让他不要出这个地方,这个很难。但是赵师傅很有耐心,他给50多个小孩子画像,画了一个多礼拜以后,孩子们感觉挺有意思的,慢慢能坐下来了,赵师傅才开始教。这个就是我们开始的过程。感情越来越深。特别是今年就更不一样了,第三期的时候孩子做出来的作品和去年又上了几个台阶。
我曾经说过新疆的石头会说话。现在大家都盯着羊脂玉,我认为只要是有了文化,不管是石头好坏,做出来的作品就是文化。这次孩子们做的不是很好的石头,但是做出来的作品却非常有味道,他们做出来的有鱼、蝴蝶、小佛寺……,小佛寺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留下的汉文化,那块文化一直是少数民族在保存下来了。这次我们带着孩子和大师们参观了这个地方,他们就做了这个东西。
伊斯兰文化里,戴眼镜的东西不能做,不能雕刻戴眼镜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的,文化引领一切,只要我们用文化引领了就能做。
对。
这些孩子虽说没有接触过玉雕,但是给他们把道理讲明白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这些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他们没有胆怯的心里,比如我们在城市带一个学员,让他们切的话就会很害怕,动作不敢下手,但这些孩子胆子很大,敢于动手,他们进步很快。并且这些孩子年轻,理解能力也强。有的时候我们给他们说第一步和第二步,有些聪明的孩子第三步都做完了。
看来这件事情有很长远的意义,可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商联珠宝商会常务理事,新疆工商联珠宝商会会长。
她创办的乌鲁木齐市锦兰经贸有限公司是新疆和田玉业界的的龙头企业之一。郭兰香儿时生活十分艰辛,11岁的她进了孤儿院,13岁当保姆,15岁在农场当了一名护士。20世纪60年代末她被派到昆仑山上为维吾尔族采玉工做医护工作。这些经历使她产生了浓厚的玉石之情。在玉石界闯荡十多年,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执著,对和田玉的热情,争得了人心,并赢得了市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1979年进入新疆玉雕厂学习玉雕,1983年~1984年在上海玉雕厂学习,1989年~1998年在华西特种工艺品公司玉雕厂工作,1999年创办新疆玉文化雕刻研究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