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梁文源:书法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日期:2015-10-10 主持人:李雪
  • 【11:32:50】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您点击新华网和兵团网的联合推出的访谈节目。有这样一位军旅书法家和诗人,无论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他的诗歌,都深深镶嵌着他魂牵梦绕的军魂,他就是新疆著名书法家、诗人,原新疆军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梁文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梁老师您好,欢迎您。
  • 【11:33:02】

    梁文源

    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 【11:33:17】

    主持人

    梁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我们的节目中。我们知道您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读诗书,后来走上了文学书法艺术的道路,您能给我们讲讲少年的经历和家庭背景好吗?
  • 【11:34:09】

    梁文源

    因为我父亲是一名老师,家里收藏的书多一些,从小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家里的书也确实很多,包括童话、杂志、长篇小说、名著都很多,小时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小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作家,后来1979年考上西北大学中文系专门研究古典文学和诗歌。将来毕业以后想的是怎么能走上专业创作道路。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开始写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也发表了一部分。到1983年我从西北大学毕业,部队招干,我就报名到新疆来参军。参军以后继续写小说,带着一套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因为我对苏联文学比较感兴趣,后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毕竟写小说和工作不能很好的结合。
  • 【11:35:02】

    梁文源

    1985年我认识了新疆书协主席赵彦良,跟他交谈以后,他说你既然有艺术方面的追求,不妨写字,可能会有一些成就。我就跟他开始学写字了,从欧阳询的《九成宫》开始入手,每个星期到赵老师的家里去两次,让他现场指点书法的问题。坚持了两年时间,基本把《九成宫》临了一百多遍,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基础。在他的指导下,又练《张黑女墓志铭》和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作品。
  • 【11:38:50】

    梁文源

    1987年昨天,我到北京出差,偶然的一个机会到琉璃厂看到了书画作品,当时看到启功先生的字。我感觉启功先生的字非常挺拔秀美,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我觉得书法的追求,每一个人练字肯定有一个梦想,我看到启功的字以后,我觉得我一生追求的就是他的东西。我特别激动,当时就找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当面向启功先生请教,我说想跟他学书法。启功先生当时是75岁高龄了,他也非常的平易近人。他说:“学书法不要跟我学,要学古人的。要学唐代诗人的书法和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这都是非常美和非常精华的代表作品。在这些人的作品里体现了书法的精髓,要义,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学他们的东西比较好。”我一边学古人的东西,一边研究他的东西。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从1987年拜启功为师,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也没有中断过对启功先生的研究,一直坚持到今天。取得了一些效果。
  • 【11:39:07】

    主持人

    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你自幼喜好诗书,大学学的是中文,感觉到您有很深厚的文化和文学的基础。您经常提到,书法是脱离不了文化的,书法的根和魂在国学和文学上,您给我们说说你的文学基础和文化基础对您书法有怎样的帮助呢?
  • 【11:40:23】

    梁文源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源头在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上。古代没有专业的书法家,古人认为书法是文学之余事。就是首先你是一个文学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成为一个书法家。苏东坡讲“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你要把诗流传下来,要通过毛笔写,写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练习,无疑中成为了名作。比如王羲之的《十七贴》,是24封信,都是文学作品,这就是载体。首先你是文学家,然后要记录下来,表达你的情致,要流传给后人,就慢慢变成了书法。苏东坡说“变而为画”,把你心中的诗情画意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说中国的书法离不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基础像一片土壤,如果这片土壤没有或者不丰厚,上面长的花木肯定不会茂盛的。这就是书法和文化的关系。
  • 【11:42:20】

    主持人

    听了您这番话,我想一个人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化不是很感兴趣的话,他肯定在书法的道路上也不会走的很远,是这样吗?
  • 【11:44:22】

    梁文源

    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书法家包括一位画家,练习了30年成为了书法家和画家,最后丹青里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要表现文化的东西。书法最高境界是什么?就要表现出文人气、文化气息、试卷气息。这三者就是文学的东西。我们看了好多大书法家越年老的时候,他那种文化的气息很浓,非常宝贵,他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这就是文化,他心中有诗,有歌,有图画。所以在他的笔下线条和结构,就很美。包括诗歌也一样的,苏东坡评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心中要有诗的意境,然后把这个意境通过笔尖表达出来,它就美。没有这个东西,那就是枯燥的,源泉就是断的。所以文化的东西,诗歌的东西对书画非常非常重要。它就是基础,没有这个东西是走不远的,绝对不会有更大的前途。
  • 【11:44:36】

    主持人

    您刚才也说到,您去拜师学艺的时候,书法大师告诉你最好学习书法的道路就是临古贴,学古人、学大师,这也是书法家的必经之路。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在继承方面的故事吗?
  • 【11:44:54】

    梁文源

    我开始跟赵彦良先生学习欧阳询的字入手,楷书有四大家,唐代占了三大家,元代占了一家。唐代是欧阳询的字、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原代的找孟府,也是有代表性的。唐人特别讲究法度,什么是书法?书法是有法度的艺术。比如我们平时生活当中,开车有交通法,你要知道交通法规是怎么规定的,然后你才能开车。你要不知道这个交通法规的规定,那你开着车肯定是肇事。所以学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法度?有什么要求,必须把这些东西搞清楚。基本的法度法则知道了以后,写字才能中规中矩。
  • 【11:48:33】

    梁文源

    现在社会上练字的人很多,但就是不练古人有法度的楷书等等。这个东西一方面很难,确实要下工夫,因为不练,所以你的书法写了一辈子入不了书法的殿堂,就不叫书法。就是没有法度。
  • 【11:48:43】

    梁文源

    我觉得跟赵彦良老师走这条路是很正的,跟他练《九成宫》,这是欧阳询的代表字帖,学他的法度。然后学《张黑女墓志铭》,它属于魏碑字体,魏碑讲究厚重,慢慢学厚重的东西。再学近代钟繇荐季直表,再学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等等,跟着古人学他们的法度,学他们用笔的方法,写字的方法。跟启功和赵彦良先生学,他们是属于现代的大师。我跟赵彦良先生学严谨、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书法一笔下去,要笔笔到位,不能改。绘画哪个地方错了以后是可以改的。书法就必须一丝不苟,跟赵彦良先生学他的这种精神。
  • 【11:50:07】

    梁文源

    我跟启功先生学了两点,启功先生学结字的方法。1980年左右的时候,他发表了关于书法结构的黄金分割律的问题,用黄金分割律解析一个字的结构。过去写字卖的纸是十字格和米字格,一个字的中心点是在十字线的中心点上。启功黄金分割律不认为是这样的,黄金分割律是5:8。他认为一个字的中心点在5:8的点上,这个东西和人体的结构是对应的,一致的。人体从心脏到头顶到脚尖,这是5:8:所以一个人的中心点在心脏靠左偏上的位置。启功这种结字的方法,字非常的挺拔,加上流转的线条挺拔秀美,两种不同的风格结合再一个字里,非常美。到现在,我对启功的黄金分割律的结构方法是心领神会,自觉的运用。
  • 【11:50:19】

    主持人

    梁老师,您学了这么多古人书法的规律,也临了很多的古贴,也拜了许多大师学艺,您现在的书法作品呈现出怎样的风格,或者是属于哪一种派系呢?
  • 【11:52:52】

    梁文源

    严格的讲,我的字有欧阳询的东西,有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的东西,还有王羲之小楷的一些东西,还有褚遂良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一直还是结合启功黄金分割律的方法。刚才讲到我学启功黄金分割律的方法,他认为练字一方面要临字,另外一方面要学会摹字,就是把宣纸套在字帖上写。他说临字是研究字的精神,摹字是解决字的简化,具体在哪个位置。他给我讲了道理以后,我把办公桌改造了,下面放一个大灯泡,上面放玻璃,把字帖放大以后放在桌子上,字帖下面放上宣纸,下面灯泡一打以后光很亮,就这么临。
  • 【11:53:04】

    梁文源

    因为我学字体也不少,学欧阳询的字,王献之、王羲之的楷书,包括现当代人的字,这就形成我的一些认识和美学的价值取向,跟别人不太一样。我跟启功也不太一样,启功书法影响确实很大,有几个特点:一是字的结构上和别人不一样。二是在用笔方面粗细结合的非常巧妙,一般是左粗右细。再一个字里面粗字和细字变化非常的剧烈。关键的一点,启功的运笔基本是圆笔,很少见方笔,保证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动。

  • 【11:56:56】

    梁文源

    后来我练到快20年的时间,因为没有突破,也非常苦恼,不能老跟着大师一模一样的写,必须要体现自己的特点,体现一种新的精神风貌,怎么办呢?赵彦良先生告诉我,不妨改变他的用笔方法,他是圆笔,你在书法当中试着用大量的方笔。魏碑的东西可以带到书法当中来试一试。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一边研究一边试。因为我是军人,要表现出雷厉风行、坚决果断、一丝不苟、干净利索的精神气质,刚好方笔又能表达这种精神。在我的字当中,方笔、圆笔结合运用,这就是我学到的跟我的职业一些结合的体会。
  • 【11:57:13】

    主持人

    不管是学多少大家的作品,最后在习字的过程中,还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这样吗?
  • 【11:57:25】

    梁文源

    对。
  • 【11:57:38】

    主持人

    我们小时候也都上过书法课,尤其是练基本功的时候,还是很枯燥的,而且需要持之以恒的下工夫。小时候学书法每周有一两节课,大部分同学到最后也没有学成。您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一定下了很多工夫,给我们讲讲您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 【11:58:31】

    梁文源

    在书法中我也下了很大苦工夫,有些工夫人常人不能想象的。我的工作也比较忙,新疆有部队的地方我都去,包括全国很多地方我也去。开始写字的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小孩也比较小,但也一直坚持每天练字不少于四个小时,再忙再累,这个东西是不能中断的。碰到出差下部队怎么办呢?就把这些东西随手带上,走在哪写到哪,从来没有断过。这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感觉到书法越写越重要,可以说是我一生唯一的追求。它和我的生命、生活太紧密了,而且也抱着要写出一点成绩的决心,所以以后下的工夫更大了。
  • 【11:58:46】

    梁文源

    出差在外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找书法方面的资料,访问书法大师和名人,看能不能和他们学一些东西。第二件事就是找毛笔,看看哪个地方有比较好的毛笔。我现在收藏的毛笔有一万多枝,家里都放了几大箱的毛笔。
  • 【11:58:57】

    梁文源

    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每天不少于六个小时练习书法。随着水平提高,有点名气了,出差下部队或者是走到地方,大家都知道我写字挺好的,就给我准备好笔墨让我写。通过三十年的时间,一直坚持到了今天,一点也不敢浪费时间。
  • 【12:00:02】

    主持人

    其实最初是有些刻意的让自己练习,到后来书法彻底融入到你的生活中了。
  • 【12:00:17】

    梁文源

    是的。觉得时间长了不写字,好象一件事没有做。我早上起来写上几个小时,感觉到神清气爽。书法家、画家,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创造美,当你自己完成比较美比较满意的作品以后,给自己带来愉悦了以后,也会让你高兴一天,同时也带给别人很多喜悦。
  • 【12:01:10】

    主持人

    梁老师,您是一名军人,您的书法作品中流露出军人的气魄和军人的气质,您给我们说说在作品中如何体现军人的气质和作风的?
  • 【12:01:25】

    梁文源

    在书法创新方面、结构方面、用笔方面,要经常思考还要创新,而且创新不能太离谱,必须在在继承传统之上进行创新。传统就是古人的唐楷,包括近代人的韵味、用笔,包括当代启功先生和赵彦良先生,赵彦良先生楷书写的非常好,启功先生草书、行书、楷书写的相当的完美。我们学了这些东西以后,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表达出有所追求或者是创新的书体呢,综合前人的作品以后,我通过研究在字的用笔上,方笔圆笔并重,在我的字里把魏碑的一些方笔用到我的书法里,表现了果断、干净利落的精神,这和军人的形象,军人的职业是相联系的。
  • 【12:02:38】

    梁文源

    书法之外,我们还要学习绘画。书法和绘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苏东坡说“书画同源”。书画的源头都是文化,文化的主体都是诗歌。通过对诗歌大量的研究,把军旅生活、边疆生活、边疆风情的题材的这种精神慢慢带入书法当中,来展现我们自己的特色。这可能是我们优胜之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比如你不是新疆的军人,你不是边疆的军人,你可能对边疆的风情,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就没有感受。可我有这种感受,通过潜移默化的研究以后,我把它慢慢的渗透到了我的书法当中来。
  • 【12:02:48】

    主持人

    这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是相关的。
  • 【12:03:06】

    梁文源

    对。
  • 【12:03:30】

    主持人

    我们前面聊到书法作品离不开文化和文学,最基础的还是汉字。汉字起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在您看来,书法也是要形成一种自然之美。您觉得,您的作品是如何将天然之美和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在一起的?
  • 【12:04:39】

    梁文源

    中国书法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最开始是带有实用性质的工具。从实用价值上升到艺术价值的过程,这中间的演变了好几千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的文人或者是书法家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带到书法练习当中,不断的改造,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表现,慢慢的转化过来的。
  • 【12:04:55】

    梁文源

    中国的书法起源于象形文字,由实用性最后变成艺术性的,它有这样一个过程。上升到艺术中怎么体现自然的东西?那就是在书法中不能矫揉造作,要体现本性的东西,体现自然的东西,让本性、性情在书法当中得到表现和流露。我认为是这样的。
  • 【12:05:12】

    主持人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习书法,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学习书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 【12:05:45】

    梁文源

    这些年我也经常应邀到大学做书法讲座,这个东西对大人小孩道理基本上是一样的。特别是对儿童来讲,第一,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师,因为老师有很多经验,有很多实践方面的认识,他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避免你走很多弯路。第二,必须有很好的方法,什么事没有方法可能一事无成,方法是桥梁。练习书法也是一样的,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现在社会上练字的人很多,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字,就是入不了书法行当,为什么?就是方法不对。第三,一定要向古人 学习,向传统学习。我们书店卖的古代流传下来的字帖,都是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是非常精华的东西,这是我们书法中的国粹,所以必须要学这些好的东西,学习它的法度和用笔,学习它的精神、韵味。慢慢才能找到感觉。我想这样一定能写好字。
  • 【12:07:17】

    主持人

    您说过书法给一个人带来的是一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您觉得学习书法对您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 【12:08:37】

    梁文源

    练书法不管对什么样职业的人来讲,好处是非常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一,培养了你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任何人没有这种精神,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通过书法练习,平时你可能是比较马虎,脾气比较急躁的人,通过多年的沉静练习书法以后,你的性格会有所改变,让你变的认真,变的精细。第二,培养准确下笔的作风。写字必须笔笔到位,要准确。这和生活当中准确的办事是有极大关系的。我在部队的一个部门讲,比如要给首长提供一份报告,这个报告不能是“大概”等什么东西,必须要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几位小数,这个东西才是可靠的。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到公司去工作,你要学会准确细致的工作作风,你给老板提供一份项目报告,如果说你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这是不准确的。书法也是一样的,必须要求我们准确。
  • 【12:09:40】

    梁文源

    第三,通过长期的练习书法,练习书法的同时也在学习美文,学习诗歌,学习散文。我们书法书写的内容都是美的诗词、对联、曲赋,通过长年累月的接触,文学的东西陶冶了自己,提高了你的品位,让你变的文雅,博学多识。对一个人的改变我想主要是这三方面。
  • 【12:10:05】

    主持人

    梁老师,听了您的介绍,书法确实给很多人带来益处和改变。很多网友都有这种冲动去学习书法了。今天跟您聊了这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节目最后,有没有还想跟广大网友要说的话呢?
  • 【12:10:57】

    梁文源

    我还是想告诉大家,学书法的热情是越来越高涨了,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多思考,多学习。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要忘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像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等,这些相关的艺术都要学,这样你才会在各种文化的积淀当中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 【12:11:11】

    主持人

    非常感谢梁老师给我们提了这么多好的建议,也希望您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供我们欣赏。也感谢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 【12:11:28】

    梁文源

    谢谢。
  • 【12:23:31】

    主持人

    金弹

    翠鸟红荷

    哈密瓜

    圆通之士

    小园一夜放春花

    观海听涛

    他山之石(扇面)

    半朽临风树

    自作诗冬日过山后村

    创作照


    李煜词《虞美人》


    作品展示


访谈直播

梁文源

梁文源

1960年生于陕西洋县,1979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参军,新疆某部大校。兼任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军旅书画院副院长,新疆兵团诗联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理工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等。八十年代初随赵彦良先生习《九成宫》,遍临钟王柳赵,对《张黑女》、《玉版十三行》、《灵飞经》、《阴符经》、《十七帖》等用功尤深。后师从启功先生二十多年,潜心钻研,融会贯通,终得真谛。多次参加全国、全军比赛和展览并获奖,三次举办个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并被多处纪念馆收藏和勒碑刻石。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