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兵团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刘耀霞解读雷锋精神

日期:3月19日 主持人:李雪 摄像:杨宇 导播、后期:刘芳 摄影:张鑫 文字:盛元 图片:王婷
  • 【11:59:22】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点击新华访谈。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雷锋以他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以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不凡的思想精神,在新时期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怎样新的内涵,对中央提出学雷锋常态化这一理念该我们该作何理解,雷锋精神和兵团精神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月正值学雷锋月,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兵团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刘耀霞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请她与网友做一交流。刘主任您好,欢迎您。


  • 【11:59:37】

    刘耀霞

    主持人好。
  • 【11:59:53】

    主持人

    刘主任,您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请您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好吗?
  • 【12:00:04】

    刘耀霞

    各位网友大家好。
  • 【12:00:42】

    主持人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是令人景仰的道德楷模。刘主任您觉得雷锋这一形象为什么会赢得全社会几代人的尊敬?
  • 【12:01:30】

    刘耀霞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
    雷锋是生于1940年12月,因公牺牲于1962年8月,从他一生来看,确实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就是在他短暂一生中,他表现了很多优秀的、优良的品质。
    第一,就是爱。雷锋爱祖国、爱党、爱集体、爱人民、爱生活、爱工作。雷锋身上体现的爱是大爱。我们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仁义之人,雷锋精神体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

    比如说雷锋做好事,雷锋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像搀扶老大娘,送大嫂和孩子回家。但是这些小事却温暖着人心,温暖着你我。雷锋热爱生活,个子不高,形象并不是十分的出众,但是他特别爱漂亮。


  • 【12:01:42】

    主持人

    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 【12:02:28】

    刘耀霞

    喜欢照相,所以这些爱的表现是十分感人、动人的。第二,特别自信。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热情的年轻人。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雷锋这种自信来源于两点,一点他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法而改变自己,对自己认同感非常强。他在日记中曾经说到:“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另外一点雷锋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各种困难,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不仅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更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12:07:19】

    刘耀霞

    第三,雷锋还特别谦虚。谦虚就是不自满,古人曾经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这也是人们能够获取成功的一个必要前提。雷锋在生前曾经多次受过奖励,雷锋1956年参加工作以后,当过公务员,1958年到了鞍钢当过工人,1960年参军当兵。他不管是在当公务员还是当工人,还是当兵,他都是勤勤恳恳干好自己的事情,还大做好事,所以多次受到奖励。他的照片、日记,模范事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他面对这些荣誉,从不自满,也不骄傲。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经写到:“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他还写过:“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他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要做谦虚的人,荣誉对他来说不是高度,却是他的起点。所以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谦虚美德使他成为千古流芳的人。
  • 【12:07:32】

    刘耀霞

    第四,他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坚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荀子曾经说过: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一生做过的无数好事都非常小,其实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却是坚持不懈地人,大道理谁都会说,可是能坚持的人是很少的。雷锋是一个懂得爱,自信的人,他是一个谦虚人,他又是一个十分坚持的人。雷锋身上体现的这些优良品德,一方面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美德的一个反映。这些美德就使得雷锋精神和品质具有超越时空的、穿越时空的、永恒的生命力和对社会永恒的魅力。
    所以说,这是他赢得我们几代人尊敬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12:07:46】

    主持人

    刚才听您谈到了雷锋身上这几点优秀的品质,我感觉在当今社会,他身上的这些品质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现在人非常值得学习的几点。我们经常提到雷锋精神,我们知道雷锋精神是源于雷锋本人的事迹,但是经过时间的变迁,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变化。刘主任,就您理解,雷锋精神有着怎样丰富和变化的过程?


  • 【12:12:21】

    刘耀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刚才我们所讲的雷锋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和优良品质,实际上都包含在雷锋精神之中,都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是雷锋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我认为更为丰富。
    雷锋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品质,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等宝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情感等等,都够成了雷锋精神的基本内容。
    但是雷锋精神实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所需要,而且是应当大力倡导的。50年来,雷锋精神基本内涵可以说没变,但是人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去诠释和丰富雷锋精神。这些诠释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和特点,对这个问题有一些人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这些诠释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60年代的时候,雷锋是共产主义的典范,雷锋精神就体现着真善美,反观雷锋短暂的一生可以在雷锋身上深深地体会到严肃认真地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还会体会到他对工作的负责,对同志与战友的关心,对人民的热爱,对剥削阶级的憎恨,以及对自身缺点不断剖析,可以说在雷锋身上凝聚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应该具有的诸多美德。
    用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来说: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所以在60年代,从老人到孩子,人人宣传雷锋事迹,实践着雷锋精神,人们争相做好事,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
    70年代的时候,雷锋精神就凸显了爱憎分明的一中品质。因为在那个年代,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政治上就要求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昂,对待同志像春天半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般无情。周恩来题词可以说是对这个时代雷锋精神的一个精辟概括: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是周总理给雷锋题的词。
    当时学习雷锋体现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社论,号召“我们学雷锋解决要深入揭批四人帮大破大立,就要仇恨代表着过外一切阶级敌人利益的四人帮。七十年代有这样一种特点。
  • 【12:15:40】

    刘耀霞

    到了80年代,雷锋精神被诠释为钉子精神,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改革的需要就被融入到了雷锋精神之中。新的长征既需要雷锋那样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精神,同时也需要雷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始提倡善于挤、善于钻的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本领的钉子精神。
    90年代雷锋精神主要体现为爱岗敬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就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学雷锋就是要在岗位上体现奉献精神,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这成为了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内容。那时候对雷锋精神也曾经做过全面地总结。1993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为雷锋题词30周年的大会上曾经说过: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这样艰苦的历史重任,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更加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主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互相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而这些正是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进入到21世纪,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雷锋精神内涵应该是什么样的?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对雷锋精神进行了新的阐释。有五句话: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雷锋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



  • 【12:16:01】

    刘耀霞

    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现在50年过去了,从50年来雷锋精神内涵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雷锋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是雷锋个人的品质了,而是成为一种社会的文化符号。它成为主流社会诠释某种精神的一种载体,也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借助的导引社会的载体。在导引社会的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对它的内涵诠释是不同的,内涵是不同的,也正因为这样,雷锋精神才得以传承。
  • 【12:16:37】

    主持人

    听了您的介绍,我们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给雷锋精神也赋予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内涵。我刚注意到,您说21世纪当今社会对雷锋精神有了五句话新的概括,给我的感觉是雷锋是否可以理解成更加多元化的内涵呢?
  • 【12:16:48】

    刘耀霞

    可以这样理解。
  • 【12:17:05】

    主持人

    雷锋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楷模,如今全国各地每年都开展了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您觉得道德模范身上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整个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 【12:21:22】

    刘耀霞

    道德模范评选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需要的。在我们兵团也是把加强典型宣传,运用榜样力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作为加强对职工教育、培养文明风尚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兵团从2008年开始两年一次的道德评选,到现在已经评选两届了。道德模范在我们兵团也是涌现了很多。比如说屠海力、代江生、孟二东、姜万富、伊布拉音等这些道德模范,他们对我们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来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模范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起到了示范作用。孔子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道德模范对我们社会来讲是走在道德队伍前面的人,道德模范的道德实践活动,身体力行的行为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可供模仿的道德形象。人们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就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模仿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使人们不断地去实践更高尚的道德,从而提高道德水平。


  • 【12:21:44】

    刘耀霞

    第二,具有激励作用。任何社会的道德榜样都是社会道德模范的饯行者。正因为这样,就会受到社会的推崇和表彰,社会对道德模范的爱戴、尊崇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使得人们愿意按照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去评价自我评价,去追求更高的、积极向上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在行为上,也愿意去模仿他们,按照道德模范的行为去做事。所以说,通过这些就可以理顺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秩序。
  • 【12:24:23】

    刘耀霞

    第三,道德模范有导向作用。道德模范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主流所承认的道德标准,或者是标尺。具有一定的社会的肯定性和主导型。道德模范的导向作用是通过我们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宣传,就可以利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行引导。使这些人的行为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
    社会是需要引导的,但是引导不光是理论口号,还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真实的、可感知的、可信的一种方式来实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道德模范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 【12:24:35】

    主持人

    我想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确实非常强大,能指引我们向着他们去学习和去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广泛地开展学雷锋的活动,您认为为什么当今要提出常态化这一理念呢?它的意义何在?
  • 【12:26:24】

    刘耀霞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使学习雷锋活动呈现出正常的态度,使之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对学雷锋活动来讲是新的理念。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一个理念,我想有两点原因:第一,要吸引和引导群众广泛地去参与,雷锋精神包含了互助、诚信敬业等等因素,这是每个人生活和工作都需要的,是不可少的。要通过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发挥雷锋精神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断地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把学雷锋融入到每一天,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使每一个人都像雷锋那样,自觉地去做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自觉地去做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第二,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化的需要。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可以解决我们学习雷锋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我们学习雷锋近50年了,每年3月份都是学雷锋月,可是现在也有一种现象,比如说到了学雷锋月了,宣传的力度就非常大,到处贴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标语,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上都有很多的宣传雷锋的事迹,学雷锋的模范人物事迹等等。还有些单位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过了这个月,这些现象好象就平淡了,没有这个氛围了。

  • 【12:26:44】

    主持人

    就像有些人调侃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
  • 【12:27:06】

    刘耀霞

    对,就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们学习雷锋来讲,对传承雷锋精神的实质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为了克服这种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学雷锋常态化恐怕是能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的。
  • 【12:27:21】

    主持人

    我想常态化就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把它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当中。不要把它当成工作来应付。不要把它形式化了。
  • 【12:31:42】

    刘耀霞

    对。对于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就涉及了学习雷锋活动九个方面的常态化项目。并且还提出了三大措施,再加上一个面的工作来推动全社会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不断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人的生活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也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水平要不断地提高。学雷锋常态化对推动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和发展,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雷锋班在微博上有一段话讲到这个问题我提出宣传雷锋精神,只是希望把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纯洁性的价值观念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引起大家的反思,是否适应时代发展,是否顺应时代潮流,那些与发展进步向北的价值观,终究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可以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修养,这样就转化成人们的一种习惯,才能够真正地提高人们的精神品质。
    第二,有助于培育文明新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可以时时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激发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从而人人都参与进去,去解决我们社会中道德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说道德示范,诚信缺是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三,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推动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是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可以助推我们全社会共同价值理想的形成,从而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四,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干部可以在学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中去寻找思想源泉,从而忠实的饯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 【12:31:50】

    主持人

    刘主任,您可以说是我们兵团的一名理论家专家了,您认为雷锋精神跟兵团精神有哪些共通点?


  • 【12:33:39】

    刘耀霞

    兵团精神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它也是我们兵团人近60年来屯垦戍边的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兵团生动地展现。兵团精神主要内涵用四句话来概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雷锋精神和兵团精神有内在的联系,他们从形成上来看都是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火热实践过程,那时候是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些精神历尽岁月的磨炼,都超越了时空,都成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现在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
  • 【12:35:58】

    刘耀霞

    如果说直接的联系,从它的内容上是相通的。我认为有四点是相通的。第一,他们都体现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些理想和信念激励着我们,包括兵团人学习雷锋,能够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都体现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标识。兵团人近60年的屯垦戍边,也是不图回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兵团人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关系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以国家为重,集体优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第三,体现着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去丰富自己。这是一种刻苦学习,弃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兵团60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也是从不因循守旧,不断求得我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都体现着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雷锋的生活和工作,还是我们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实践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岁月,正是秉承着这些传统,不断克服困难,不懈奋斗,才成就了一番事业。直到今天,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仍然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


  • 【12:37:37】

    主持人

    刘主任,今天通过听和广大网友的交流,以及您对雷锋精神的详细解读,让网友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想雷锋精神永远是我们激励人们奋力前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永远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鲜艳旗帜。我们每个人都一起应该用实际行动来饯行雷锋精神,将它发扬光大。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 【12:37:44】

    刘耀霞

    谢谢主持人。
  • 【12:37:50】

    主持人

    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访谈直播

刘耀霞

刘耀霞

女,兵团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