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高中毕业是7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高考。我的父母亲是北京援疆干部,我高中毕业后他们对我讲,希望我来到新疆,在他们身边工作。我也就来到了新疆。在新疆生活各个方面也挺习惯。
高主任,您个人擅长哪类眼病的诊治呢?
所以能够为少数民族也好,为我们广大的伤病员和部队的指战员也好,做一些工作获得的这种回报,我觉得远远不是其他东西能够衡量的。
您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要不断的突破疑难杂症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您在突破医学难题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近些年来都突破了哪些医学难题?
可以分两个方面说一下。
临床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是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现在国际上眼科新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不断的引进,瞄准前沿。90年代的时候中国和世界的差别,新疆和内地的差别都有很大的距离。80年代末,那时候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大约要1个小时。请上海的大夫来做手术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深,他也是刚从国外学了一个新技术回来,他学的是ECCE的手术,在显微镜下做。他整个手术过程是25分钟,我们看着表做的。我们就觉得时间非常非常快,这个手术速度是非常快的,25分钟做完了一例,做的非常漂亮。到现在为止,我们大概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大概是5-6分钟,我们新疆现在可以自豪地说,跟内地的眼科技术方面基本是同步的,跟世界的差距也不大。在临床技术方面,我们每年都引进大量的一些新的技术。最近这两年引进了全飞苗屈光手术技术,有晶体人工晶体手术,睫状体光明手术,内窥镜下直视晶状体光明手术,这些都是填补空白的,而国内也是刚刚开展,时间也不长,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这都代表着最先进的眼科技术。
在科研课题方面,我们也始终瞄准前沿,也解决了像角膜烧伤以后处理,高危角膜的移植,抗新生血管眼底疾病药物的临床实验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压力很大的,医生是压力最大的一个职业。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我们做眼科手术只有一次到两次的机会,再复杂的病如果给病人眼睛不停地做手术,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机会非常少,要求医生的技术非常的精湛。你不能说到病人身上来练习,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成功就需要在平时有大量的积累才可以做到。
您在接诊的患者中不乏有少数民族患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团结对新疆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您是如何看待民族团结的?
是的。
人工泪液有很多种,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选择合适自己的。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祝军队的全体战友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节日愉快。同时也祝新华网的网友们心情愉快。谢谢大家!
男,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空军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疆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会眼科组组长,“国际眼科杂志”(核心期刊)编委。擅长眼屈光手术、角膜病治疗、白内障手术和眼科疑难病的诊断治疗,近年来已完成各种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8000余例,完成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科手术3000余例。在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 2001年被确定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