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嘉宾访谈 >>访谈直播

访谈直播

丹心妙手为患者留住光明——访解放军第474医院全军眼科中心主任高晓唯

日期:2013年7月31日 主持人:李雪
  • 【16:36:08】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点击新华网和兵团网联合推出的嘉宾访谈节目。每天清晨,当边城乌鲁木齐市繁华的北京路还显得冷冷清清时,坐落在这条路上的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中心门诊楼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疾患者在这里排队候诊,他们都期待着这里的"全军眼科中心"能为自己带来渴盼已久的曙光。高晓唯正是这个闻名遐迩的科室带头人,他29年来全心全意为各族患者服务,用丹心妙手帮助数以万计的眼病患者留住光明,他被各族群众亲切誉为边疆的“光明使者”。那么今天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非常荣幸邀请他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与网友做一次在线交流,让我们一起欢迎解放军第474医院全军眼科中心主任高晓唯。高主任,您好。先跟网友们认识一下,问个好吧?
  • 【16:38:10】

    高晓唯

    新华网各位网友大家好。
  • 【16:38:23】

    主持人

    高主任,您是第一次来到我们节目中作客,我们也了解到您从小生长在风景秀丽的园林之都--苏州。那是什契机来到了新疆?您又是如何成为一名军医的?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好吗?
  • 【16:40:43】

    高晓唯

    好的。我高中毕业是7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高考。我的父母亲是北京援疆干部,我高中毕业后他们对我讲,希望我来到新疆,在他们身边工作。我也就来到了新疆。在新疆生活各个方面也挺习惯。


  • 【16:40:52】

    主持人

    后来又是如何成为了一名军医?
  • 【16:41:26】

    高晓唯

    后来恢复高考以后我参加了高考,考取了医学院,当时部队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一直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希望能够当一名军人,同时一直希望能够当医生。后来非常幸运,我大学毕业以后两件事情一起解决了。
  • 【16:41:41】

    主持人

    两个梦想都实现了。我们了解到在90年代中期,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许多新疆的人才纷纷向地流动,您也面临了许多次的机会,成为内地医院争相挖取的对象,但是都被您婉言拒绝了,我想当时内地一些大医院的待遇一定也很优厚,那么您为什么都不为所动呢?
  • 【16:42:11】

    高晓唯

    当时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到了内地,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潮流。我研究生毕业时是在上海,我一直对于在哪个地域工作没有特别的要求,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可能受家庭的影响,我父母在很多地方都工作过。当时新疆这边的部队也很需要我,多次给我打电话。我还是很热爱新疆,对新疆的风土人情也非常喜欢,同时这里的部队也非常需要我,希望我能够回来工作。我当时就选择回到了新疆。
  • 【16:42:23】

    主持人

    在您的资料上了解到,在2003年11月份的时候接到了部队的调令,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一般人觉得部队既然下调令了,是义不容辞的接受这个命令。
  • 【16:43:11】

    高晓唯

    当时因为是部队体制的变动,是我已经被调过去了,我已经在那里工作了。虽然这边的战友和单位还是希望我能够回来工作,但是因为当时调令下来必须要执行,所以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给上级提出,希望回新疆工作。终于也获得了批准,又回到了新疆。
  • 【16:43:26】

    主持人

    您也说过新疆的眼疾患者更需要你。新疆当时的气侯特点和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当时新疆眼科的诊疗水平是怎样的?
  • 【16:45:10】

    高晓唯

    当时,新疆跟内地比医学情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以前到南北疆都去过,巡回医疗的时候看到过很多很多需要治疗,但当时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这些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我确实想过,我留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他们的医疗条件已经很发达了,其实更需要医生的地方,或者是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一贯受的教育是要志在四方,要在边疆建功立业。所以新疆更需要我,我也要求回来了。

    在新疆南疆地区风沙特别大,空气干燥,会引起眼疾多发或者是高发,特别是像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类似于过敏性结膜炎。由于日照时间长,它的白内障发病率也比较高。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由于眼球结构的特殊性,青光眼在新疆地区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 【16:45:24】

    主持人

    高主任,您个人擅长哪类眼病的诊治呢?



  • 【16:45:45】

    高晓唯

    比如说角膜疾病、白内障的治疗,青光眼的防治,特别是后来的屈光手术,就是所谓的治疗近视眼、散光,自己在这方面多做了一些工作。
  • 【16:46:17】

    主持人

    在您的从医生涯中,接触了数以万计的眼疾患者,在您的妙手下,许多患者重见了光明,您能举几个印象深刻的例子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 【16:50:00】

    高晓唯

    因为治了很多很多的病人,有些病人从看不到到看到,每个眼科医生都会遇到大量的病人。经过治疗了以后,病人重见了光明我们也非常高兴。

    有一个雷达部队的基层军人,他是通过雷达侦查飞机的,后来发现自己得了一种病是圆锥形角膜,这个病到最后一定会发展到失明。当时他的病情发展比较快,很快视力非常低了,已经不能工作了。对于一个20多岁的军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本身是军队医院,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重返工作岗位,不离开部队。圆锥角膜在眼科领域里只有用角膜移植方法进行治疗。所以我们组织了很多人帮他寻找合适的供体,就是寻找角膜。后来在地州有一个捐献者那里找到了供体,当时给他做了手术。视力恢复的比较理想,到了0.8左右。从看不到到0.8,已经满足他的雷达工作的需求。他对我们非常感激,他认为在部队工作,是部队给他恢复了视力,对部队的感情更深,后来回到岗位以后还立了三等功。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恢复工作以后的那种工作热情,还有一种我们不能体会的感觉,其实失明首先是一种绝望,从这种感情当中突然视力恢复以后的愉悦心情,更加珍惜光明的时间,这种感情可能是我们正常人无法体会的。但是我作为医生能够让他恢复光明,也是自己非常高兴的事情。
  • 【16:50:16】

    主持人

    我想这名干部也非常感谢您,他对您的感激是无以言表的。
  • 【16:53:00】

    高晓唯

    是的。还有一位南疆的少数民族,他父亲叫艾则孜,是他父亲得病。但是作为儿子对父亲的那种感情是非常深的。他先到医院来咨询我们,然后其他人再把他父亲带过来。第一天晚上他就等在我们办公室门口,人家告诉他挂号不在这里。后来挂号以后,第二天正好又接诊了他。他父亲病的特别重,他第一句话就说我能不能把我的眼睛取下来给我的父亲。我听了以后特别的感动。他父亲是青光眼,这就需要做手术开刀,后来很快给他做了手术。因为他来的比较及时,视力基本恢复,而且青光眼是双眼得病,所以我们把另外一个没有还发病的眼睛做了治疗。视力恢复以后,父亲非常高兴,这个儿子比他的父亲还更高兴。他们对我们的那种感激,后来连续几年每次他都把自己家的核桃带给我们。有时候也不上楼,就放在楼下,让别人带个信。这个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能够为少数民族也好,为我们广大的伤病员和部队的指战员也好,做一些工作获得的这种回报,我觉得远远不是其他东西能够衡量的。


  • 【16:53:33】

    主持人

    高主任,眼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大一些。眼疾患者想重获光明,想恢复的心态是否也更为迫切一些呢?
  • 【16:54:11】

    高晓唯

    是的。在平常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病人给你说:“如果能让我眼睛恢复,我少只胳膊少条腿都不在乎,但一定要让我能看见。”人对外界的知识的获取或者是外界的认识,95%以上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听觉获取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质量上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丧失了光明,对他的打击要远远超出其他疾病给他造成的一些影响。尽管有的疾病可能是致命的,有的患者会说如果我看不见,那还不如死了。

    我们年轻的医生进来以后,我们也会跟他们说,大家可以蒙上眼睛过上一天,你就知道如果看不到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 【16:54:16】

    主持人

    是多么的痛苦,和多么的不方便。
  • 【16:54:21】

    高晓唯

    确实。
  • 【16:54:36】

    主持人

    您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要不断的突破疑难杂症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您在突破医学难题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近些年来都突破了哪些医学难题?


  • 【16:57:10】

    高晓唯

    可以分两个方面说一下。

    临床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是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现在国际上眼科新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不断的引进,瞄准前沿。90年代的时候中国和世界的差别,新疆和内地的差别都有很大的距离。80年代末,那时候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大约要1个小时。请上海的大夫来做手术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深,他也是刚从国外学了一个新技术回来,他学的是ECCE的手术,在显微镜下做。他整个手术过程是25分钟,我们看着表做的。我们就觉得时间非常非常快,这个手术速度是非常快的,25分钟做完了一例,做的非常漂亮。到现在为止,我们大概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大概是5-6分钟,我们新疆现在可以自豪地说,跟内地的眼科技术方面基本是同步的,跟世界的差距也不大。在临床技术方面,我们每年都引进大量的一些新的技术。最近这两年引进了全飞苗屈光手术技术,有晶体人工晶体手术,睫状体光明手术,内窥镜下直视晶状体光明手术,这些都是填补空白的,而国内也是刚刚开展,时间也不长,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这都代表着最先进的眼科技术。

    在科研课题方面,我们也始终瞄准前沿,也解决了像角膜烧伤以后处理,高危角膜的移植,抗新生血管眼底疾病药物的临床实验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 【16:57:57】

    主持人

    我们引进了这么多高新的技术,还有这么多医学课题,都需要医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也了解到,您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新的知识,不管再忙也坚持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您是怎么做到的?
  • 【16:59:16】

    高晓唯

    从事医学工作,所有的医生终身学习,这是必须的。医学科技是世界上或者是生命科学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在大学期间甚至于研究生期间读的东西,已经基本上淘汰了,现在的书和那时候的书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虽然解剖是一样的,但新的技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就是这种要求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做到的。而且医生每年的考试也是非常的多,就是为了促进这种继续教育。每年卫生厅要求25个学分,每个学分都要经过学习才能拿到。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我的压力更大,你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了解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一些课题,才能给大家介绍相关的内容。所以每天不管是晚上,或者是间隙的时间,哪怕是坐在车上,现在的优势条件是有移动网络,走到哪里都可以打开需要的网站开始看相关的东西。
  • 【16:59:31】

    主持人

    您平时都是抓住一切时间来进行学习的。
  • 【16:59:37】

    高晓唯

    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否则没有更多的空。
  • 【16:59:43】

    主持人

    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 【17:00:12】

    高晓唯

    压力很大的,医生是压力最大的一个职业。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我们做眼科手术只有一次到两次的机会,再复杂的病如果给病人眼睛不停地做手术,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机会非常少,要求医生的技术非常的精湛。你不能说到病人身上来练习,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成功就需要在平时有大量的积累才可以做到。


  • 【17:00:20】

    主持人

    您现在不仅有自身的业务和工作,还要带领整个科室,您在团队上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 【17:01:21】

    高晓唯

    我们第474医院眼科中心有个非常好的团队,也是因为这个团队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大家都工作的非常努力,我们而且这个团队也非常整齐。在管理上我花不了太多的精力,大家也热爱自己的事业。平时要把最新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在处理其他工作上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让大家有发展的机会。作为一个学科领头人,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建设这个平台,让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有一个发展的空间。我相信有这样好的空间,这个团队就会发展的很好。
  • 【17:01:40】

    主持人

    高主任,您也是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给他们充分发展的平台和机遇。近些年来我们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也听到一些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例子,你平时接触这么多患者,您是如何对待患者的呢?
  • 【17:05:25】

    高晓唯

    遇到各种患者,已经是数以万计,每年我们眼科要看20万病人,肯定是什么人都有。但是我相信一点,他可能带着各种各样情绪来的,有的人来是解决身体疾病,有的人是来解决心理疾病的。我们首先是要积累经验,我在对待病人的时候,因为已经工作很多年了,病人坐下以后要估计出他会有一些什么问题,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个病人来不光是疾病,不能仅仅只看到这个人的病,要首先看到这个人。经常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养成习惯以后会多给病人解决他急需解决的问题,病人也会理解你的做法。如果你只是注意疾病,而不关心这个病人在想什么,往往你觉得做的挺好,但病人也可能不满意。医患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思想又很复杂,也受到了各种各样因素,包括媒体的宣传,可能会先入为主,就会觉得医生可能不会给他好好看,或者是医生对他有什么目的、牟利等等的问题,这都是现实问题。
    现在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打消病人的想法,诚恳地让他感觉到你真心实意是为病人服务,是想把疾病治好,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大家都是为了恢复光明,这样的话病人会理解你,你也理解了病人。双方的理解肯定会达到一个好的结果。

  • 【17:05:31】

    主持人

    让患者更信任医生。
  • 【17:05:38】

    高晓唯

    对。
  • 【17:05:53】

    主持人

    您说过,患者是医学服务的中心,所以要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我觉得这句话也正好跟您说的这番话对应上。
  • 【17:05:59】

    高晓唯

    对。
  • 【17:06:18】

    主持人

    您在接诊的患者中不乏有少数民族患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团结对新疆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您是如何看待民族团结的?


  • 【17:07:58】

    高晓唯

    在我们接诊的病人中有一半左右是少数民族病人,很多病人都是从其他医院转院来的,难度比较大才过来的。特别是南北疆边远地区来的病人特别多。我们经常教育大家,大家可以设想从边远的地区来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往往经济又不发达,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如果你是这个地方来的人,你会怎么想?他一定是期望到了解放军医院,到了新疆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眼科医院,他相信解放军能把他的病治好,解放军474能够把病给他治好。所以这样的病人虽然期望值很高,但是他很信任医生。我很深的感受到他们的这种期望和信任,当然有一些疾病特别复杂,目前医学上也没有好的办法,我们也要安慰他,也要告诉他怎么样去面对这件事情。通过互相的信任和互相的尊重,这是民族团结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医生和病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一定是能够互相团结的。有了这个基础,团结的事情就变的比较容易了。如果刻意地来团结你,这未必是真正能够团结好的。恰恰相反,我们是互相依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不用你去做这个工作,我们团结的就很好了。
  • 【17:08:15】

    主持人

    高主任,您这番话说的也非常好。在您跟少数民族患者接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令您比较难忘的故事呢?
  • 【17:11:18】

    高晓唯

    病人非常多,难忘的故事也很多。我对年轻病人更关注一些,因为他们未来的生活还非常长,现在失去光明给人的打击是特别大的。吐鲁番有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子,才20多岁,反复得角膜炎。听着角膜炎是不太重的病,它容易复发,多次复发以后角膜炎上就长白斑,不幸的是他另外一只眼小时候就已经得病看不到了。他隐约地看到一点,视力也就是0.06左右。我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他会说汉语,但表达的不是很好,他的意思就是求我们一件事,帮他把眼睛看好。后来我提前把他收治进来,在病房里给他做了角膜修复手术,由于他小时候就有过粘连,里面又再造了瞳孔,隔了一年又做了穿透的角膜移植,视力后来到了0.4-0.5,对他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少数民族病人当时不会说什么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就来了,来的时候又带来好几位病人,都是这方面的疾病,他觉得你能治好他,又把家里好多的葡萄和水果带过来,他反复地强调这是他家自己种的。
  • 【17:11:24】

    主持人

    非常淳朴。
  • 【17:11:42】

    高晓唯

    后来他隔一段时间就来看一次,每年至少来一两次。大概坚持了七八年了吧。他其实不是来看病的,只是来看一看我们,说两句话又走了。实际上有时候连看眼睛都忘了,跟我们说完话又走了。
  • 【17:11:48】

    主持人

    他这种行为也让您非常感动的。
  • 【17:11:54】

    高晓唯

    是的。
  • 【17:12:02】

    主持人

    这些患者都把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 【17:12:09】

    高晓唯

    是的。


  • 【17:15:52】

    主持人

    高主任,您有这么好的口碑,也是因为这些患者亲身经历找您看过病以后口口相传才获得的。
  • 【17:16:01】

    高晓唯

    这也是全体眼科医生努力的结果。
  • 【17:16:11】

    主持人

    高主任,许多网友知道您要来到节目中作客,他们也纷纷在网站互动平台留言,许多网友向您提出眼科方面的问题。请您简单的解答一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对近视患者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哪些人不适宜做这种手术?
  • 【17:16:55】

    高晓唯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也不是所有的都能治疗,这个要明确一下。现在的观点认为,准分子激光手术大概是在1200度以下,或者是1000度以下效果比较好。一般情况下就是18岁以上,平时度数相对稳定两年以上。有的病人近视度数还在长,这时候就不适合做。如果你是一个18岁以上,度数又相对稳定的,可以找到能做这个手术的正规医院检查,它还有一些技术指标。但是它有一些禁忌证,第一,全身性的疾病,如果有明显的比较重的糖尿病,有一些免疫性疾病,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不建议做。第二,眼部本来就有严重的眼疾或者是青光眼,白内障,或者是比较重的角膜炎留下的后遗症,包括眼底的一些疾病也不适宜做。所以如果想做还是要到医院检查以后请医生确定能否做。
  • 【17:17:02】

    主持人

    我想许多网友都有近视方面的问题,所以问这类问题的有非常多。
  • 【17:17:12】

    高晓唯

    我们国家是近视眼大国。
  • 【17:17:25】

    主持人

    还有网友问,作为上班族,几乎白天都面对电脑,感觉眼睛经常干涩疲劳,平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更好的保护视力呢?
  • 【17:18:11】

    高晓唯

    现在已经非常明确地证明,看电脑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干眼症,还导致眼睛的刺激,加重近视,甚至于还有一些眼睛以外的疾病。比如说颈椎病、手腕综合症等等。所以在这这里提醒各位网友,用电脑要谨慎,注意防治这些并发症。在眼部方面,用电脑的时间一般情况是20-30分钟左右应该休息一下,远看一下,眼球做一个旋转运动,从上外下左来回转,然后逆行再来一遍,每次做20下,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如果是长期面对电脑的人,还应该使用一些人工泪液。因为我们在看电脑的时候,眼睛眨眼次数会减少,泪液都挥发了,短期没有问题,长期如此的话,就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干眼疾病,这时候治疗就很麻烦了。干眼症会变成很严重的疾病。
  • 【17:18:17】

    主持人

    人工泪液是眼药水吗?
  • 【17:18:30】

    高晓唯

    人工泪液有很多种,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选择合适自己的。


  • 【17:18:38】

    主持人

    有网友问为了防止眼病的发生,我们应多长时间去做一次眼睛的检查?
  • 【17:19:24】

    高晓唯

    如果是孩子,在三岁左右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次视力,可以早发现早治,效果会更好。如果是成人,正常体检可以查一下。如果是近视眼患者,特别是五六百度以上的患者,建议半年左右就应该检查一次,而且不能进行常规地检查,应该是散瞳,检查眼底,以免有一些隐性的在视网膜上发生的疾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发现以后治疗非常简单,如果没有发现,发生了视网膜脱落等其他的疾病,就非常地麻烦。
  • 【17:19:32】

    主持人

    也非常感谢高主任给大家做了解答。我想网友如果有什么眼病问题还是应该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地检查,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
  • 【17:19:38】

    高晓唯

    是的。
  • 【17:19:50】

    主持人

    高主任,今天的节目也接近尾声了,明天是“八一建军节”了,在这里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作为一名军医,您觉得跟普通的医生有什么样的区别,自己身上的责任是不是更加重大了?
  • 【17:20:42】

    高晓唯

    是的。作为一名军医,既是军人,又是医生。这两个职业或者是军人的身份都是要求我们做有使命感,有责任心的职业。医生面对的是患者把眼睛交到了你自己身上,这种责任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两项加在一起的时候,对我们军队的医生来说使命感更强,责任心更重。要求我们做的更好。
  • 【17:20:52】

    主持人

    在节目最后,您有没有想对广大网友,或者是对广大军人朋友想说的话?
  • 【17:21:04】

    高晓唯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祝军队的全体战友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节日愉快。同时也祝新华网的网友们心情愉快。谢谢大家!


  • 【17:21:12】

    主持人

    非常感谢高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也祝您今后工作顺利,取得更好的成绩。
  • 【17:21:36】

    高晓唯

    谢谢。
  • 【17:21:45】

    主持人

    谢谢高主任,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会!

访谈直播

高晓唯

高晓唯

男,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空军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疆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会眼科组组长,“国际眼科杂志”(核心期刊)编委。擅长眼屈光手术、角膜病治疗、白内障手术和眼科疑难病的诊断治疗,近年来已完成各种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8000余例,完成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科手术3000余例。在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 2001年被确定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