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煤矿工作往往与苦、脏、累、险紧密相连,采煤职工也常被称作“煤黑子”。然而,在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这一印象正在被彻底颠覆。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煤矿职工正实现从“煤黑子”到坐在办公室“采煤”的华丽转身。
“是矿不像矿,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1月9日,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刘成感慨地说,“如今,我们的煤矿已经变得与众不同,采煤不再需要职工深入井下,而是坐在办公室通过远程操控即可完成。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有着17年工龄的采煤工刘世庆见证了铁锹挖、风镐打的采煤年代。如今工作地点从井下转到了地面,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刘世庆坐在远程操控平台前,熟练地操作着井下采煤设备。他感叹道:“我当了十几年的煤矿工人,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坐在办公室里‘采煤’。”这种转变,不仅让职工远离了危险和脏乱,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据徐矿集团哈密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主任、通防通讯工区书记刘焱介绍,近年来,公司将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智能化建设规划3年行动,并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公司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由原来的40%提升至85%,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关键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井下采掘作业等危险岗位的人员配置。20年工龄的支架工孙太喜告诉记者,现在打支架、移支架等繁重工作已被智能化装备取代,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进入矿井检查检修支架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此外,视频监控与AI视频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井下作业更加安全高效。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随时发现矿井机电运输上的问题,并迅速排除潜在影响。一旦井下任何区域发生异常,智能系统都会自动触发警报并保存相关记录。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智能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公司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和职工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相较于以往依赖人工井下采煤的传统方式,现在通过远程操控平台的一键启动即可实现井下采煤作业。
在智能化开采技术的推动下,公司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产能大幅提升。工作面稳定生产原煤1.2万吨/天,工效提升95%以上。原来人工采煤每月是8万吨至10万吨,现在实现智能化开采后,每月提高到30万吨至35万吨。
“过去,煤矿生产讲究‘人海战术’,如今,通过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逐步减少井下人员,最终实现采煤无人化。今后,我们还要把数字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广泛运用到职工书屋、职工食堂等,与矿山绿色开采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刘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