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新疆精河县巴音阿门景区定居点的牧民,告别了光伏板维护缺失、风电不稳导致的电能短缺困境。如今,稳定且充足的电力,让他们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别无二致的优质用电服务,生活品质与生产效率双双迎来飞跃。
精河县巴音阿门景区内牧民的毡房 (马海玲 摄)
4月8日,在巴音阿门景区定居点,只见崭新电杆整齐排列在路旁,电线一路蜿蜒接入牧民家中。牧民巴音克希克家灯光明亮,电视正播放实时新闻,冰箱里满是新鲜肉奶制品。
“景区定居点是2024年11月通的电,大伙特别高兴。每年4月来到夏草场后,都是接羔育幼的时节,没有电灯,晚上只能打着手电筒在羊圈里查看。现在方便多了,开关一按,就能清楚地看到哪只羊在产羔。尤其是接上三相电以后,我就买了粉碎机、拌料机,自家加工饲草料,省了不少钱。”茫丁乡巴音阿门村牧民巴音克希克感慨道。
巴音阿门景区地处新疆精河县城东南38公里处,海拔1600至2000米,自然风光旖旎,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牧民的夏草场。近年来,凭借独特景致,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然而,长期以来,用电难题始终制约着牧民生活品质提升与牧业发展。许多牧户只能依靠风光互补发电或小型发电机维系基本用电,成本高昂不说,供电还极不稳定。为彻底解决牧民用电之忧,2024年,精河县投入资金450万元,实施巴音阿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装6台变压器,总容量达1315千伏安,一步到位为家家户户接入三相电。
牧民巴音克希克家灯光明亮,冰箱里满是新鲜的肉奶制品 (赛永杰 摄)
“巴音阿门夏牧场所属10千伏高压线路,2023年竣工投入运行。牧民低压用电项目,去年4月动工,11月竣工投用。今年4月起,73户牧民陆续回到夏草场居住。通过线路延伸和低压台区建设,改善了这一片区牧民用电质量,降低生活成本,为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国网精河县供电公司精河镇供电所副所长艾克热木·艾尼娃说。
用电方式的革新,不仅重塑了生活日常,更成为乡村旅游的强劲内生动力。“过去,用柴油发电花费至少要1万余元。现在用上了稳定电力,最多需要5000元。有用电问题拨打热线电话,电力工作人员很快来查看,服务态度特别好。通电后,我们还安装了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生活便捷多了。”巴音克希克说。
随着天气转暖,巴音阿门夏草场的牧民陆续返家。国网精河县供电公司精河镇供电所工作人员挨家走访,了解用电需求,检查线路设备,排查安全隐患,叮嘱牧民规范用电。
国网精河县供电公司精河镇供电所工作人员挨家走访,了解用电需求,检查线路设备,排查安全隐患,叮嘱牧民规范用电 (刘霞 摄)
谈及未来规划,巴音克希克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电、自来水都通了,我打算今年把农家乐包出去。此外,我计划搞民宿,定金都交了,整体环境好了,来这里旅游的人也会更多。”
每年4月至10月,精河县巴音阿门景区都有牧民固定居住,牲畜存栏量达2万头只,有23户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经济效益达100万元。电力持续赋能,正助力这片空中草原,在“旅游+牧业”融合发展之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马海玲 赛永杰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