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喀拉苏古墓地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新华网
2025 03/28 21:38:07
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喀拉苏古墓地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字体:

  2025年3月26日上午,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喀拉苏古墓地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4&ZD259)开题报告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喀拉苏古墓地是2014年配合哈巴河县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其中M13、M15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M15是目前亚欧草原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等级最高的墓葬。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专家学者和自治区宣传部社科办、自治区文物局、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干部共同参加了此次开题汇报会。

  项目首席专家、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从课题的考古概况、内容设计、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等方面,向与会的评议组专家进行了整体汇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晓娟、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望林、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副研究员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欣,分别就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思路、重点内容和预期成果等内容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

  专家委员会主席、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研究员表示,该课题的亮点在于开题之前已有相当丰厚的成果积累,体现出课题组对这一重大论题已有系统深入的成熟思考。总体上,课题内容视野开阔,设计合理;既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又有扎实的学理支撑,同时也有强大的团队力量支撑。喀拉苏古墓地资料属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对于整个丝绸之路沿线研究,新疆历史研究都有重大意义。最后,王建新研究员就从项目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上下足功夫,给学术界呈上更为丰富的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指出,课题组的巨大优势在于具备深厚的学术积累,构思设计科学合理,具备可行性,是新疆考古工作近年来提质增效的有力证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认为,该项目立足考古发掘资料,能够切实做好考古资料的梳理工作尤为重要。项目意义重大,要融合好历史文献的学科成果,需要多争取更多力量加入其中,齐心协力完成好本项课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小红表示,该项目的科技考古工作是一项工作重点,各子课题的方法论清晰,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也是新疆地区不可多见的材料,对于研究新疆历史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辉指出,此次项目资料对于西北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要加强报告整理工作,将学术成果发挥到最大作用。

  自治区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于志勇提出,该项目是全区考古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社科课题,是国家、自治区高度关注的项目,课题组成员需进一步提高责任担当,全力做好课题整理和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授陈凌表示,该项目资料重要且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对于了解新疆古代历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材料。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邵会秋提出,该课题资料的整理需要融入近些年新疆考古发展中的各项成果,属于新疆考古学的学术成果和认识更为重要。

  自治区宣传部社科办副主任赵黛宁指出该项目要立足于服务好新疆文化事业大局,做好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的担当作用,把新疆文博事业和课题研究进行有效衔接,提升重大项目培育优秀人才水平。

  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志豪进行会议总结,指出该项目是新疆考古事业的一个重要节点,责任单位要做好履职担当作用,把该项目积极认真做好推进落实,更好为全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于建军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作出回应和表态发言。他表示,课题组将全面采纳各位好专家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资料整理,编写考古发掘报告为中心,兼顾科技考古的各项标本采集与研究,为构建阿勒泰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及其格局提供实在证据,确保课题项目高质量完成。

【纠错】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