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额敏出发,汽车沿着边境公路前行,途中一晃而过的除了荒野还是荒野,偶有飞鸟掠过。颠簸中迷糊了一觉又一觉,抬头看到白桦林,吉木乃县到了。走进萨尔乌楞村委会,热闹的大厅沙发一侧端坐着一身“迷彩服”——脸色黝黑、身材壮实、一脸生涩拘谨。
被誉为“中哈边境第一村”的萨尔乌楞村位于中哈边境,最近处距离国界线不到100米,辖区边境线长16公里。该村有户籍人口110户、258人,常住人口有43户,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名护边员。
“一根马鞭子代代传下去,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这是流传在萨尔乌楞村的一句顺口溜。住在界河边,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这是50岁赛力汗·吾拉孜汗的人生写照,也是萨尔乌楞村人的生活常态。
自从接过父亲手里的马鞭成为一名护边员,十几年过去了,无论严寒酷暑,赛力汗始终牢记守边护边责任光荣,使命重大,“打小目睹父辈们早出晚归,为国守边护边使命感早已刻在血液里。”
“最难忘的是冬天巡边,一次,我和同事三个人冒着十级大风在漫天大雪里进行日常巡护,风雪太大,面对面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三个人手拉着手,相互鼓励,在比腰还要深的大雪里艰难行走,那一百米走了近一个小时。”赛力汗记不清多少次在暴风雪里巡护,大家约好走丢了的人就原地不动,等待其他人原路返回寻找。恶劣天气下,谁也不能掉队。
虽然辛苦,但赛力汗却以工作为荣,身上的工作服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他把巡边守边当成自己的事业,现已累计巡边近万公里,常态化协助派出所开展巡边踏查近千次。
“现在条件好呀,宽敞明亮的房子,热水器、抽水马桶要有尽有,和城里一样,以前哪敢想啊。”说起现在的变化,赛力汗的眼睛里溢出笑容,每天巡护回来,洗个热水澡,所有的疲劳都赶走了。如今,村上的旅游红红火火,赛力汗·吾拉孜汗也靠山吃山,吃上了旅游饭。一家人齐上阵,把家里制作的面包、饼干、当地特色奶制品拉到景点门前售卖,深受游客欢迎,一年也有不少收入。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采访要结束时,他突然冒出一句,也是采访过程中他主动说的唯一一句。这是他的信仰,质朴而热烈。(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