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撑起生命之重:176个孩子和一个爸-新华网
2024 08/23 12:47:13
来源:老年康乐报

父爱如山撑起生命之重:176个孩子和一个爸

字体:

  一肩担当,扛起来自不同民族孩子们的梦想;一生真情,为176个毫无血缘的孩子带来希望。每当夜幕降临,看着那些因为他的帮助而重新绽放笑容的孩子们,沈建佳都会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虽然前路漫漫,但只要有爱在心间,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红红的太阳照山岗,青青的草原亮堂堂。红旗红旗到处飘扬,幸福的花儿开心上……”走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沈建佳工作室”,一位体格健壮、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被4个孩子围坐在中间,孩子们弹起冬不拉,拉着手风琴,欢快地唱着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的花儿开心上》。

  这位被孩子们亲热地叫着“阿塔”(哈萨克语,爸爸)的人名叫沈建佳,今年68岁,是特克斯县政协的一名退休干部。1986年至今,沈建佳共抚养资助了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的176个孩子,组建起一个跨越民族、超越亲情的大家庭,在孩子们一声声“阿塔”中,他用脊梁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爱的执念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沈建佳是一名退伍老兵,他虽卸下戎装多年,但言谈举止仍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爽朗。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艰难。“看到我们家的情况,邻居们特别热心,经常你一碗饭我一块馕地往我们家送。”正是因为小时候邻居们的帮助,在幼小的沈建佳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乐于助人的种子,长大后,虽然当时的邻居很多都不在了,但是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成为了他的执念,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他曾感受过的温暖。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沈建佳屋里时常响起手风琴的声音,他常常带着孩子们唱起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从小就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我处处都要跟他学习,他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兵、最可爱的人,希望孩子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沈建佳吐露心声。

  沈建佳的小屋简朴且温馨,一方小餐桌,几张高低床,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干净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院落里摆放的绿植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希望,小屋虽小,却承载了许许多多孩子的童年回忆和与“沈阿塔”的亲子时光。

  “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照片,你们看,这个孩子小时候最爱哭了,这个孩子现在上大学了,还有这个……”在沈建佳的卧室有一个书架,里面满满当当全部都是相册,随手打开一本,沈建佳总是能说出每一个孩子与自己所发生的故事,正如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

  书架的旁边,一台缝纫机被放置在角落,岁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这台缝纫机,可以说是沈建佳的左膀右臂,为这个大家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沈建佳的母亲在他小时候经常会帮着邻居们缝补衣服,耳濡目染,他也掌握了这项技能。每当晚上孩子们休息了,就着柔和的灯光,沈建佳的身影便被机器有节奏的“哒哒”声轻轻包裹,双手在孩子们穿破的衣服与机针之间穿梭,每一次按压、每一次拉动,都显得那么流畅而精准,衣服补好后,他会把衣服折叠整齐,连同红领巾一起轻轻放在孩子们的枕头边。这如山又似水的父爱,一年四季伴随着孩子们进入甜甜梦乡。

  爱的付出 三十余载换来声声“阿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交通不便,家住牧区的孩子到县城上学非常困难,有些孩子因为家里贫困辍了学,有些孩子因路途遥远在求学的路上发生意外,沈建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寻访,他发现共有6名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成了问题。

  “我当时就想,我家住在县城,如果把他们接回家,由我来负责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他们就不会辍学了。”当沈建佳将把孩子们接回家的想法告诉妻子后,妻子沉默了:“咱家也不宽裕啊。”于是,沈建佳便天天给妻子做思想工作。 看着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妻子还是同意了。结果这一接,便持续了38年。资助孩子们的经费都来自沈建佳个人的工资。直到2015年工作室成立后,县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阿尔曼是沈建佳的第173个孩子,也是情况最特殊的一个。他5岁丧父,7岁丧母,寄养在同样贫困的叔叔家,面临辍学。他的叔叔在听闻了沈建佳的事迹后,找到了沈建佳,希望他能够抚养阿尔曼。第一次见到沈建佳的阿尔曼,对眼前这个笑容和蔼的大伯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在听到大伯说要带自己回家,让自己继续上学后,他兴奋地跟着沈建佳走了。

  除了阿尔曼外,当时沈建佳家里还有3个孩子,8岁的阿尔曼在“爸爸”和“哥哥”们的陪伴下逐渐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家庭,走出了失去父母的阴霾。“我走了以后就把你交给哥哥们了,他们管你,供你上大学。”沈建佳开着玩笑。“不许走!”年幼的阿尔曼一下扑进沈建佳的怀里,流下了眼泪。

  这样的幸福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阿尔曼在小学毕业后,他的哥哥找到了沈建佳,说要带弟弟回家生活。沈建佳虽然不舍得,但想到他能与自己的亲人团圆,最终还是松了口。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他接到了阿尔曼的电话,孩子哭着说自己被送到了福利院。“我把你当成了爸爸,你为什么不要我了?”虽然福利院的待遇很好,但再好的条件也弥补不了亲情的缺失。

  “一年后阿尔曼回来了,他一见到我就抱着我哭,一句话也不说。”沈建佳知道阿尔曼对亲情的渴望,经过这件事,他也更加重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当发现部分孩子经常在双休日和节假日里泡网吧时,他组建了民族团结“飞虎文艺演出志愿队”和“飞虎足球队”,邀请特克斯县文工团、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定期教授手风琴、冬不拉、库木孜、舞蹈、足球等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经沈建佳帮助过的孩子,不仅学习突飞猛进,而且性格积极向上,他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家,更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如今,每逢节假日,孩子们总会不约而同从各地赶来与“沈阿塔”团聚,每每听到一声声“阿塔”,沈建佳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爱的接力 “沈阿塔”的故事被续写

  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汇聚光,在沈建佳的帮助下,孩子们有的考取了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也加入到他的爱心团队,学着“沈阿塔”的样子,传承助学帮困的使命与责任,接续为社会传递着温暖。“孩子们一个个都比我有出息,我跟所有的父母一样骄傲,他们的成就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沈建佳欣慰地说。

  地力木拉提从14岁开始就一直住在沈建佳家中,一住就是7年,直到完成学业。毕业后,他在浙江义乌经营商品批发销售的网店,为了回馈沈爸爸的多年养育,他连续2年为家乡的贫困儿童捐赠了100套爱心棉服。地力木拉提腼腆地说:“沈阿塔是我童年时最亮的一束光,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追逐他、成为他。”

  沈建佳常年济困助学的故事很快在特克斯县传开,慕名而来要求加入这个大家庭的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沈建佳发动战友、亲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牵头组建“爱心爸爸团”“博爱志愿者服务队”“退伍老兵志愿者”等8支爱心公益队伍。受“沈阿塔”资助的努尔丹尼亚·叶然牵头成立“爱心哥哥团”,30多名成员都是“沈阿塔”的孩子,他们长期帮助孤寡老人,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帮助150名青年外出务工就业。

  眼下,特克斯县党委、政府投入经费,为沈建佳家改造了两间新房,改善了孩子们的居住环境,还挂牌成立了“沈建佳工作室”和“沈建佳红心向党教育馆”,为凝聚社会各界关心下一代力量建立了纽带桥梁,也更加坚定了他把一生献给青少年成长教育事业的信念。(胡晓珊 赵倩)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