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卸货地”新监管模式落地新疆
铜精矿进境到进厂时间压缩三分之二
8月20日,一批从阿拉山口进境的340.99吨铜精矿顺利运抵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进行卸货地监管,标志着“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落地新疆。该模式下,铜精矿进境到进厂时间从原来的10—15天压缩至3—5天。
“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是指将原本需要在入境口岸实施的部分检验项目后移到卸货地进行。此前,铜精矿需要在入境口岸完成全部海关监管作业。在新模式下,铜精矿入境后,先由阿拉山口海关在口岸完成放射性检测,检测合格后,直接转运至乌鲁木齐,在企业仓库由乌昌海关进行夹藏/夹杂检查、固废排查、取样送检等工作。
进口这批铜精矿的企业财务总监汤景齐表示,过去在阿拉山口进口铜精矿抽样检测时间约6天,送检结果反馈后才能交付使用。每批次产生仓储、运输费用为6万元左右。新模式下,货物在口岸停留时间缩短,每年至少可节约因口岸落地检测产生的仓储费用200余万元。
推行“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是新疆自贸试验区主要任务之一。乌鲁木齐海关综合评估试点企业近年来进口铜精矿的生产需求、矿源品质、环保安全风险等,积极申请并获批试点资质。
阿拉山口口岸是全国首个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试点陆路口岸。此前试点企业为国内其他省份企业,因此卸货地也在疆外。这次实现口岸、卸货地全在疆内,真正让新疆企业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乌鲁木齐海关商品检验处处长迪丽拜尔·沙比提表示,新模式将海关监管嵌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减少了企业进口成本,为乌鲁木齐海关逐步扩大“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范围积累了宝贵经验。
乌鲁木齐海关将充分运用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成果,根据新疆矿产资源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大宗矿产监管作业模式改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