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新疆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扭秧歌、打腰鼓、踩高跷以及杂耍等社火表演喜气洋洋;歌舞、赛马、刁羊、姑娘追等民俗表演遍布城市乡村,为新春增添喜气。新春的文化庙会、民俗展演等,汇合了传统年俗、现代文化,包容了各民族特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年味十足,让非遗融入生活、融入时代。
从实用走向艺术
2月10日,龙年新春大年初一,阿孜古丽·吾甫尔在满城的鞭炮声中出发。她此行的目的地是喀什,“喀什是今年春晚的分会场,旅游将会很火,我要去考察那里的旅游市场、文化市场,让毛皮画更加发扬光大。”新疆毛皮画非遗传承人阿孜古丽说。
毛皮画,就是以动物毛皮为“纸”作画。阿孜古丽是毛皮画的第三代传人。第一代传人是她的姥爷,第二代传人是她的姨姨。和长辈们不同,到了阿孜古丽这里,毛皮画已经摆脱了从前以实用为主的历史,向着艺术化迈进了一大步。
从2008年看到光影在牧民挂在枝头的羊皮上“画”的美妙图案,而产生艺术灵感以来,十几年里,阿孜古丽始终在探索毛皮画的新世界。不断摸索中,她解决了皮毛鞣制、上色、防腐、防潮等问题,甚至为了解决上色难题,不惜用自己的头发做试验……大漠风情、骏马猎豹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在毛皮上鲜活起来。现在,她将毛皮画的创作重点放在了画马上。
不懈地传承、创新,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阿孜古丽和毛皮画迎来了收获。2022年,新疆毛皮画被列为乌鲁木齐市市级非遗项目,当年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阿孜古丽的毛皮画作品已崭露头角——作品《汗血宝马》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作品《回眸》荣获2023年“百花杯”铜奖,作品《钢铁牧场1》入选第六届“薪技艺”青年工艺美术展等。2023年底,她带着自己创作的近百幅作品和多种文创产品,到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推广展示,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中,毛皮画成了新疆的又一张名片。
春节期间,徜徉在同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喀什,阿孜古丽谋划着毛皮画在喀什的发展布局。2015年,她和团队创办了乌鲁木齐归迹艺创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作毛皮画并培养这项古老又年轻艺术的传承人群。这些年,她始终坚持走“非遗再造”之路,让非遗技术适应时代潮流。她和团队在马文化挖掘和毛皮画艺术衍生品上不断开拓,从家具、箱包、服饰,到背包、笔记本、卡包等,都赋予毛皮画的元素,并得到了市场认可。
从历史走进生活
最近,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项目皮雕技艺传承人孟璐璐遇到了一件喜事——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开播,新疆非遗传承人代表们和全国13个省区市的非遗传承人代表,共聚一堂,集中展演和展示了各地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皮雕、馕制作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等项目,被推荐为展示项目,得以展示。“能让更多观众了解新疆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是一份荣幸。”孟璐璐说。
雕刻、敲边、塑形、染色缝线、磨边、抛光……一道道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序,就是孟璐璐完成一件皮雕作品的全过程。
这样的日子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当时,24岁的孟璐璐辞掉工作,跟随内蒙古皮雕代表性传承人李思沁学艺,走上了皮雕传承和创新之路。十几年来,她学习、钻研皮雕技艺,在作品中融入新疆元素;深入新疆各地寻访民间皮雕匠人,挖掘皮雕技艺的新疆特色。“传统的酒壶、皮囊、马鞍等皮雕产品逐渐远离时代需求,我希望推动皮雕技艺创新,设计出更符合时下文旅市场的产品,希望农牧民中的皮雕匠人能打破传统产品的单一,推动皮雕行业发展,促进皮雕和皮艺制作复兴。”孟璐璐说。
孟璐璐成立了工作室,带着皮雕作品参加各种展览,让非遗进校园、社区、牧区。这些年,她培训了300名匠人,还带出了100多名学员。在吸收、发展皮雕技艺的同时,她始终在开发皮雕文创产品,现在开发的皮雕文创产品已有上百种,尤其是设计制作的马背系列皮包、装饰画和挂坠等工艺品,已成为旅游景区热卖的文创产品,“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非遗更有时代感,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时代魅力,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是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从中国走向世界
春节期间,乌鲁木齐文庙是这座城市年味最浓的地方。
舞台上,舞龙舞狮、戏曲相声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不断;非遗展示区里,书法、面塑、糖人、剪纸等各显其能,被市民、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互动游戏区里,投壶、击鼓、鸣钟等传统游戏,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乌鲁木齐文庙甲辰龙年文化庙会,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年俗文化的澎湃活力。
年味让每一位来逛庙会的人陶醉。“今年的活动热闹,而且文化气息足。感受到了过年的快乐,还增长了很多传统年俗知识。”市民艾合买提·艾买提江说。
文庙庙会上最抢眼的当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及其团队的《醒·狮》表演。“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新疆参加文化庙会的演出,醒狮不仅寓意着如意吉祥,还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赵伟斌说。
激越铿锵的鼓点、威猛有力的舞狮,让现场观众的情绪达到顶点。“我对新疆并不陌生,曾在喀什地区传授过一个多月的醒狮技艺,还有不少徒弟专门到喀什长期传授技艺,现在新疆很多地方都有醒狮活动。”赵伟斌自豪地说,除了春节期间的表演,他正在和新疆有关方面接洽,有意今年再来新疆表演、推广。
在新疆,许多优秀非遗项目被各民族共同喜爱、共同传承,各民族同跳民族舞蹈、同唱戏剧的场景比比皆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不少人选择了在新疆美术馆观展过元宵节。在众多展览中,“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系列活动、“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等很受欢迎。
8岁的艾合拉尔·塔什买买提在“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上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一早,艾合拉尔的妈妈哈丽米热·阿布都热西提就领着他来到展览上,百幅全国各地美术家创作的桑皮纸国画作品让他痴迷。他拿着妈妈的手机,把一幅幅作品仔细地拍下来,想留着以后慢慢欣赏。“本来是带着他来乌鲁木齐走亲戚的,得知有这个展览,就来看看。画家们的作品令人赞叹,新疆桑皮纸的历史、文化更让人大开眼界。”哈丽米热说。
展览承办方之一的新疆润疆国画院院长、非遗桑皮纸上的中国画传承人魏宝山对此颇感欣慰,他多年来致力于新疆桑皮纸的传承保护,推动桑皮纸制作技艺在和田、吐鲁番等地传承发展,并一直推进新疆桑皮纸的推广与利用。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正逐渐成为享誉美术界的知名品牌。今年1月,“桑皮纸上的中国画”被列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几天,阿孜古丽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受她的委托,国内有关方面前往卡塔尔基金会总部,和投资部主席法拉·奥奈瑟进行了商谈。双方探讨了在卡塔尔及中东地区传播交流推广非遗项目毛皮画的合作事宜,并策划了《毛皮上的马文化》中东行等活动。这意味着新疆毛皮画正走向世界。
从新疆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许多优秀非遗项目正走在这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