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探索盐碱地综合改良,唤醒“沉睡”资源,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职工群众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在十二团塔南镇十二连百亩重碱耕地里,放眼望去,冬小麦油亮翠绿、长势喜人。这两天,十二连职工李瑞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做好田间管理,为冬小麦安全越冬足准备。
面对生机勃勃的场景,谁都不会想到,原先这片地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今年,十二团塔南镇与塔里木大学、第一师农科所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省农业科技企业合作,引入新研发的盐碱土壤改良剂,改造耕地,效果明显。
“今年我承包了80亩盐碱地,主要种植冬小麦,出苗率达90%。”李瑞峰说。
十二团塔南镇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干旱少雨,部分连队土壤盐碱度高。十二连背靠沙漠,加上地下水位高,土地含盐量在0.4%以上,近一半的耕地为中度盐碱化土壤,庄稼生长困难,盐碱地的改良一直是难题。经过十二团塔南镇与院校、企业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出了盐碱土壤与水体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开辟了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新渠道,探索出盐碱地“原土+原水+盐碱中和改良剂”新模式。
据了解,这种新模式在原土基础上,不用客土,就地种植。原水就是在没有淡水资源的情况下,就地用沟、渠、井等咸水,按比例配制添加盐碱中和改良剂,进行水肥剂一体浇灌,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目前,分布在十二连的400多亩盐碱地采用这种模式后,出苗率达80%以上,个别地块达95%以上。
十二连“两委”成员李军说:“连队采用‘原土+原水+盐碱中和改良剂’新模式后,通过近一段时间查看,秧苗根系发达,毛根、须根都很多,而且分蕖早,与正常耕地基本无区别。”
利用滴灌设施,采用“原水+原土+盐碱中和改良剂”改良模式,攻克了十二团塔南镇盐碱地分布广、咸水多、利用率低的难题,让盐碱地适耕成为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碱地变良田”。这种模式,比传统“换土”模式每亩省了千元费用,还实现了酸碱中和、盐类转化、微生物分解,既降盐除碱,又防止盐碱回返,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修复作物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今年,十二团塔南镇种植冬小麦近2万亩,其中有5千余亩属盐碱耕地。目前,全部采用了该模式,均已实现苗齐、苗壮,出苗率达90%。(张涛)